第五百七十六章 大隐于朝(九)-《崇祯十三年》


    第(3/3)页

    随着河南某地的黄河北岸大溃决,奔涌的黄河水脱离故道束缚,一路向北,经过山东济南入渤海,从此结束了长达数百年,历经宋、元、明、清四朝的黄河夺淮入海的历史。

    从此,河南、安徽和江苏人民载歌载舞,庆祝他们有了修养生息的好日子。河北人民全身虚脱瘫倒在地,汗涔涔(CEN)的脸上挂着终于解脱的微笑。山东人民痛哭流涕埋怨手气太差,每逢雨季便过着夜不能寐的苦日子。

    ……

    崇祯十五年五月二十三日黎明,河岸高耸、河谷宽大的涡河里继续奔流着浑浊的黄河水。

    一支疲惫的军队一头扎进了她的怀抱,富含泥沙并不甜美的河水成为了他们最甘醇的佳酿。涡河里的黄河水从他们的脚下出发,向着东南方向前进,先后经过通许、太康、鹿邑、亳州、蒙城等州县,最后在凤阳府以西的怀远县境内注入淮河。

    士卒们浸润在温热的水体中,尽情品味着河水带来的凉爽。

    看着越来越多的后继部队默然无声地冲进大河,先到者的快感顿时爆发。

    可惜人是永远不知满足的。

    哎,这么大的一条河,若能顺水行船,就不必继续甩动疲惫疼痛的双脚了!士兵们憧憬着,幻想着,更失望着。顺流而下,那不是去前线打仗,而是撤到后方休整。朱仙镇数十万人对峙,大战在即,这时候还是别做梦了吧!

    天已经大亮了,太阳重新将中原大地笼罩在热浪之中。

    勉强用冷麦饭裹腹的士兵们重新被军官们集中起来,隐蔽在涡河西岸大堤之后。

    士兵们不知道下一步的行动方向,也不知道下一步的行动目标。他们只是木然地坐在地上,等待上官的军令传来或者中军的旗号移动。

    这时,一股烟尘毫无顾忌地从东南方向逶迤而来。待到人马近前,早有眼尖的士兵认出了领头的将领。

    “那不是姚游击嘛!”

    “龙兄弟怎么没见着?”

    “他们朝中军去了!”

    “听说他们前些日子便出去了,怎么这时候从南面过来?”

    士卒们猜测纷纷。可没等他们议论出来一个大家公认的结论,中军的将令便传了下来:

    沿着大堤向南急行军!

    在二十里外通许城外的码头上船!

    哦耶!撤了!

    真的不用拼命了!

    若是没有隐蔽行军的严令,士兵们可以一路高歌而去。

    注一:自行百度。

    注二:即现在地图上标注的黄河故道。

    注三:郑州以下的黄河河道会进行扇形摆动,这就是历史状态。历史上,黄河决堤既是天灾,也是人祸。扇形摆动的最北端曾到达了海河(没错,黄河曾在天津入海),最南端经淮河注入了长江。

    。m.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