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九十四章 灌口岁修(二)-《崇祯十三年》


    第(3/3)页

    老太监示意说话者出列来。他向丁原介绍道:“这是彭县蒲阳河官渠堰的渠首(注二),姓陆名成。咱家也曾任过渠首,故而与其父相识。”

    “官渠堰?”丁原惊问那陆成,“可是那‘官渠水倒流,黄因(注三)自斩头’之处?”

    “小丁公公也知道我们那渠水倒流的官渠堰?”

    “自家也是听世子讲过。”丁原没有多说。只是道这次岁修完成,便要到那官渠堰的故道去看看。

    “那感情好!”陆成高兴地搓手,“官渠堰通水之长不足五里,若是能贯穿彭县全境,我们那“干彭县”就变成小天府了!”

    工期紧,任务重,时间不等人,丁原仿佛已经看到了成千上万的人马在向都江堰开来。有了老太监赵树桐和众人的保证,他终于在忐忑不安中下了决心。

    秦堰楼上挂起了一面红艳艳的令旗。早就等在分水鱼嘴上的渔夫大口饮下满碗烈酒,吆喝着跳上大船。大船在撑杆、竹蒿和两岸绳索的帮助下,顶着波浪和飞沫,一点点靠近了内、外江的分水口。

    秦堰楼上的丁原,目不转睛盯着那条大船,双手死死抓住了栏杆。这时,一声整齐的怒吼夹杂在呼呼风声中传来。第一个杩槎在几十双大手的力量下,翻过了船舷,落入了江中。

    杩槎被激流冲得打了几个滚,然后稳稳站在了江底!

    成功了!

    注一:秦堰楼为现代建筑,明时尚无。原址曾是著名的“幸福亭”。

    注二:渠首:川西地区主要依靠河渠灌溉,为了对河渠进行管理维修,筹集费用,避免争水,每条河渠会选出一名有威望的民间人士担任渠首或者堰首。

    注三:黄因:明嘉靖年官员,曾因修官渠堰失败而自杀。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m.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