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李先生曾经在仁寿县搞过护城队,后来统一整编为了护庄队。谭思贵应南溪官绅之请,在县城也搞了护城队。本世子想了想,觉得在包揽之地弄个护城队也不错。既可帮着我们征税,也可让城里官府承担军费花销。如今土贼流寇肆虐,大难临头,我们练出来的护城队,总好过那些士绅临时招募的民壮吧!” 朱平槿在说这番话的时候,盯着田骞的脸色看。只要田骞神色有异,或者眼神闪烁,那么这个人就只能暂时列入观察名单。 可田骞顾盼神色泰然自若。 “既然包揽一县税收,则一县之政尽入我毂矣!护城队仅是个名号。臣以为,凡我蜀地百姓,均为世子之赤子!一县无论大小贫富,均为我王府王业!护国安民,当首先用于我蜀国!” 嗯!朱平槿轻轻从鼻子里发出声音,既未点头,也未颌首。在官场中,这说明领导知道了。但是我不发表意见,或者是不方便发表意见。 “至于朝廷那边,两税三饷所需甚巨,臣请世子勿忧。”田骞抱拳拱扇,脸上带着隐隐的坏笑,“只需廖公一道折子而已!” …… 田骞对货币流向这种高级问题的解决办法简单得出奇:高价向江南出售四川余粮。 按照朝廷的成规,四川的赋税应直接上缴到京师户部。田骞认为,只需四川官府以陕西、河南、湖广三条赋税进京的通道不靖为由上奏,要求四川的赋税交到南京户部,朝廷一定批准。通过高价向江南出售四川余粮,再向南京户部解交税银,那么一两银子也不用出川。 田骞做出判断的理由是什么,朱平槿当然要问清楚。这么重大的事情,岂能三言两语,随随便便? “世子可知南京户部的职守?” 大明朝有南北两京,两个首都,两套中央机构。北京叫京师,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南京也有六部。北京比南京多的,就是皇帝及其秘书班子。 朱平槿是舒师傅的好学生,大明会典熟得很,南京户部职守张口便来。 “南京户部,负责征收南直隶及浙江、江西、湖广诸省的税粮征收和漕运。此外还有盐引勘合。” “南京六部,首重户、兵两部!户部管着江南税粮,几乎占了全国之半;兵部管着南京四十九卫,挂‘参赞机务’衔,会同南京镇守太监与南京守备勋臣一起,守着我大明朝半壁江山!” 田骞慷慨挥洒,扇子一挥,天下尽入扇底。 “南京六部职司之重,与我税粮转售江南何干?又岂能做到一两银子不出川?”田骞的答案与标答不同,且抢了朱平槿的风头,这让朱平槿很不高兴。 “世子可知否?去年五月,南直隶苏、松、湖诸地暴雨成灾,大水毁堤,屋宇倾倒。斗米银三四钱! 自今夏始,又数月大旱不雨,飞蝗蔽天。 两月前,苏州府米价每石银三两二钱、麦价二两二钱、油每斤八分。流丐满道,多枕籍死。民间以糟粮腐渣为珍味,或食树屑榆皮。各处设厂施粥,吃者日数千万! 徽州米价更贵,其地山浮于田,故苦旱。去年五两二钱一石,今年略微下降,尤要五两一石(注一)!” “江南鱼米之乡,天下富庶之地,出产极丰,何至于此!”朱平槿瞪眼张嘴,尤不自知。 注一:数字取自《明季北略志异》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