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汴京未陷,廖抚未必会臣服于本世子。除非川北土暴子大动!”朱平槿笑笑,也把自己的判断亮明。他随即将两人话题拉回正轨,重新回到他关心的税收投献上。 “士绅者多文士,重名甚于赋税,是故不愿投献。即便投献,也是个别田土而已,殊难以人为之!如是而已!” 田骞的话好像说得挺明白,但朱平槿认真一思考,发现他话中有话。 投献按标的物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物,一类是人。物包括田土商店等一切有价值的财物,投献就是将物的所有权转移到王府名下,借此逃避朝廷的税收。 而人的投献与物的投献类似,只不过不是所有权的转移,而是所有权的设立:投献的人成为主家的奴仆,子子孙孙,世代为奴。人一投献,人名下的财产自然跟着投献。不过,从士籍到奴籍,那是奇耻大辱,士绅们绝对无法容忍,所以直到现在为止,主动阖家投献朱平槿的士子也仅有贺有义一人。朱平槿收下了他的家人和家丁,也没有收下贺有义本人。因此田骞所谓人的投献,并非是指士绅投入王府为奴、为宦,而是指“臣”。 “先生所言士绅者重名甚于赋税,此名何谓?” “易尔!名者,或为功名,或为权位,皆不出名利之属。当今之世,士绅阡佰万顷,横行地方;恃势欺凌官府,不纳钱粮。世子要收他们投献,不如与虎谋皮!”原来田骞所谓的“名”,并非儒学正统中的“名”,他还是在说“名利”! …… 投献问题关系到蜀地的粮食安全,更关系到朱平槿的全盘战略。自从年初与王妃定计收受投献,他先问计于洪其惠,再诏对于孙洪,现在已经是第三次问策了。田骞以“利”的冲突为由,一口否认了士绅投献的可能性,让朱平槿悚然而惊。难道,投献这条路径,根本就错了? “事不过三。”朱平槿心想,今天一定要把投献的事情说清楚!于是朱平槿毫不隐瞒,将雅州和松林山两次奏对的情况给田骞细细讲来。 洪其惠的办法着眼于王府与庶民地主和自耕农结盟。通过这种结盟,来夯实王府的通知基础,来挤兑土豪劣绅。他还旗帜鲜明地反对王庄、王店这种王有企业的直营模式,认为它们效率低,腐败多。 孙洪的办法着眼于拉拢大多数开明士绅,利用官府力量和商业办法的打击一小撮土豪劣绅。 应该说,他们的解决方案都有相当可行度。比如从松林山回来之后,朱平槿立即举行了蜀考,大量吸收中下层知识分子;与抚台和藩司联合在彭山县江口镇和嘉定州大佛脚下设了两个税卡,利用新建的护商队水军对来往货船征税。 但是秋收伊始,除了雅州、伸手和彭山等地之外,邛、眉这两个土豪劣绅的堡垒非但没有因此死掉,反而依然活得好好的。大批黄灿灿的稻谷没有进到王府的粮仓,而是流入了土豪劣绅的腰包,甚至王店拿银子也买不到,这让朱平槿极为不爽。 这些日来,松林山召见孙洪时的激奋冲动时时撞击着朱平槿,他一直在想一个一网打尽的法子,将那些不肯与自己合作的土豪劣绅一锅端了。因为朱平槿已经痛苦地发现,他和老婆的穿越并没有改变历史的进程,大明朝的生命正在一分分钟指向终点,他的耐心正在迅速丧失。 “帝王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汉光武?朱平槿想,不,老子想当秦始皇!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