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接下来的两日时间,又把县中其他几个家族串联了一遍,确认一切尽在掌握,随即便离开了沛县。 继续率兵北上。 准备进入兖州地界,直奔山阳郡的昌邑县,和老父亲曹操会合。 ……………… 而就在曹昂率兵行进的同时。 位于青州北海国的都昌县。 北海国相孔融,正急的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整个人是坐立不安。 盖因如今北海国的局势极其恶劣。 不! 准确的说,是他本人,以及他脚下所踩的这座都昌县城,形势极其恶劣。 半月之前。 青州境内残余的黄巾贼,再一次活动起来,在州中各郡县表现的十分猖獗,大肆劫掠所经之地。 而作为北海国相的孔融,为了维护治下的安定,同时清剿乱贼以彰显功绩,赫然决定发兵讨伐贼寇。 然而讨伐不成,却被困围城。 自出兵伊始,至今不仅寸功未建,反倒还被青州黄巾贼渠帅管亥,给率兵围困在了都昌县城中。 眼瞅着城中存粮一日少过一日。 而围在外面的贼兵却步步紧逼,每日攻打城池,不带丝毫停歇,一副非得破城,将他给生擒活捉不可的架势。 如此形势紧急。 孔融又岂能不心下焦躁不安? “唉!如之奈何啊!” “正平,敌军如今势大,麾下兵马数以万计,而我军不过数千人,此战兵力悬殊,如何能胜啊?!” 正平就是祢衡祢正平。 这位喷子中的高手,在拿着曹昂写的举荐信,来到了北海国之后,就得到了孔融的热情招待。 并且在与孔融一番交谈后。 二人顺利成为了知交好友。 如今祢衡已经是孔融身边极其受信任,可以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了。 面对孔融投来的迷茫。 祢衡正打算说些什么的时候。 屋外突然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而后便听见有下人禀报道。 “府君,太史壮士前来求见!” ………… 孔融在稍愣了一秒钟后。 便赶忙让人将其请了进来。 过不多时,一名身材魁梧,猿臂蜂腰,体型健硕,且留有长须美髯的年轻男子,便从外快步而入。 “子义,你来的正好,我正愁心于城外围困着的敌军,不知该如何是好,你可有什么解围的妙策良方?” 被唤作子义的年轻男子。 乃是东莱人士太史慈。 在青州一带薄有名声,此前孔融听闻太史慈年轻时候的事迹后,便多次派人前去慰问。 此番太史慈得知孔融深陷重围,千里迢迢赶来救援,就是因为之前结下的善缘。 此刻听闻孔融的询问。 太史慈连一丝犹豫都没有,不假思索的便拱手对孔融说道。 “府君,城外围困着的敌军虽人多势众,但究其根本,不过是一群无根可依的流民罢了,乌合之众不足为惧!” “我愿亲领一军,主动出城与敌人交战,必定打出我军的声威。” “即便不能冲垮敌阵,令敌人撤兵,也势必让他们心生畏惧,从而放松对城池的围困攻打!” …… 太史慈一上来就请求出兵。 这和孔融的想法背道而驰。 相比于主动出城寻找机会,他还是更愿意选择保守,但安全系数较高的守城之法,即便敌人围困的紧,最起码凭借城墙,还能够坚守一段时间。 因此在沉默了片刻后。 孔融摇头表示拒绝。 “贼寇人多势众,兵力之广可谓海量,而城中不过数千兵马,尚需有人守城,便是予你一军,也不过二三千人,又能济得了什么大事?” “况且子义虽勇猛无比,但终究人力有时穷,行如此冒险之事,若是一个不慎,恐怕反招致城池速破啊!” 太史慈毕竟不是孔融的将领。 他只是前来帮忙的。 因此孔融不听,不愿意主动出城交战,太史慈也不好多说什么。 而正当二人都有些沉默。 不知该以何法破解危局时。 先前正准备开口回答孔融问题的祢衡,此刻却冷不丁的发出了声音。 …… “主动出城,安危难料,可困守城中,也终究有城破的一日。” “因此依我之见,当务之急还是求援,若能引来援兵,必能解此危局!” 这是老成持重之策。 孔融不由赞许的点了点头。 但随之浮上心头的,却又是另一个难题,让孔融不由皱着眉头追问道。 “若能求来援兵,自然是皆大欢喜,只是如今北海国周边,又有谁可以引为强援呢?” 说到这里。 孔融突然想起来一事。 赶忙用手指了指北海国以西北的方向,接着向祢衡请教道。 “那刘备刘玄德如何?” “此人颇有几分仁义心气,当初我还与他有过一面之缘,如今他所担任的平原令一职,也是我上奏表举而来。” “从平原县到都昌并不远,若是他愿意引数千精兵来此,前后花费不了多少时间,将来可解当下之危。” …… 然而祢衡在听闻此言后。 却是缓缓的摇了摇头。 “文举此言差矣,平原县虽近,但刘玄德的实力并不强,他究竟能调用多少兵马,其中可战者又有几何。” “如此皆是未知之事啊!” “倘若咱们费尽辛苦,将求援信送到他手里,然而其所率领的兵马,却未能解都昌之围,彼时城池被破,恐怕就只在旦夕之间了!” 一言既出。 孔融不由色变。 祢衡所说的话,正巧打在了他心中的担忧之处上。 刘备毕竟只是一介县令,再强又能强到哪去,比自己恐怕伯仲之间,甚至还不见得有自己强。 向他求援的话。 那天知道能有多少来救之兵。 可别到时候自己的守城之军,与刘备的援兵合在一块,被外面包围的黄巾贼,给一口气包圆了。 那可就真成了天下笑柄。 …… 想到这里。 孔融当即向祢衡拱了拱手。 接着认真请教道:“那不知以正平之见,何人可引为强援?” 祢衡信手指了指西边。 接着语气坚决的说道:“以在下愚见,兖州曹孟德及曹子脩父子二人,才是当下最佳的选择!” 话音刚落。 孔融当即为之恍然。 ………… 月票推荐票 ps.月底了,求月票兄弟们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