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关东大地在前后两个月的时间区间内,聚敛了超过十方势力。 冀州、兖州,乃至司隶。 围绕着魏郡,围绕着曹昂为中心,正反双方十余路人马投入其中。 多线开战,数面开花。 彼此之间或是牵制,或是对阵,整个关东战场上,总投入的兵力,已不计其数,不知有多少人参与了这场混战。 算是彻底把关东一带搅成了稀粥。 不过伴随着五月即将过去。 这场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算持久的联合战役,也算逐渐拉下了帷幕。 张辽在涉国一带大败敌军。 眭固一方彻底除名。 而率军返程的张辽,在接到曹昂的命令后,果断将俘虏交割至邺城看押,而后分出一万人北上,做势欲配合丁原与韩馥,正面迎击张燕。 由于眭固大军的前车之鉴。 张燕虽不至于疏忽大意,但也不想再和曹军纠缠,生怕因此而步了小黑山军的后尘。 因此在曹昂书信一到后。 果断回信向曹昂赔礼道歉,并火速率兵,返回常山国以北。 料想其短时间不会再南下了。 而袁绍与公孙瓒,互相奈何不了对方,眼看着战局清晰明朗,公孙瓒便先行一步,退回了冀州极北部。 至此,北境战事暂且平息。 …… 至于冀州以南方向。 兖州牧曹操和陈王刘宠联手之下。 对袁术取得了三战三胜。 尽管袁术在兵力上占据绝对的优势,曹操和刘宠加起来,都比袁术要少一截。 但在具体作战方面。 袁术实在差的太远。 起初曹刘两家,被袁术的兵多粮广,实力强悍给迷惑住了,因此倒也被袁术给拖住了一段时间。 只是在曹操转变战略思路。 迫切的想要率兵北上,支援曹昂之后,战局就瞬间逆转过来了。 接连三场正面对战。 袁术可谓是一路猛吃败仗。 先是被联手赶出了扶余县地界,而后又被一路压着打,直接从陈留郡境内驱逐了出去。 最后一仗,曹操和刘宠更是联手,南下进入颍川郡范围,悍然对袁术发起了反攻。 大有一副不仅要保卫陈留郡,保卫兖州,甚至还要反攻豫州,反攻南阳郡本土的架势。 而在这最后一仗中。 袁术更是输得凄惨。 大军连退数十里,接连丢掉了许县等两三座县城,一路退回到颍阴县,方才得了一口喘息之机。 若非被袁术任命为豫州刺史的孙坚,带着数千精锐兵卒赶来支援,与袁术汇合至一处。 恐怕这一战还不算完。 袁术要接着退才行! 只是事情到了这个地步。 是否继续打下去,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北边的主战场已经决出胜负,南边这边又被一路压着打,可劲的驱逐。 即便有孙坚这样的猛将赶来支援。 袁术也不觉得自己能占到多大的便宜,关键是等北边曹昂清理完了各方势力,抽出手来对付他之后。 那他现在即便占据的再多。 稍后也要全部吐出去。 与其这般。 还不如趁此机会罢战,即刻赶回南阳郡,休养生息一段时日,到时候再来与曹家父子清算旧账。 因此在略作休整之后。 袁术怀着满腔的屈辱和不甘,率兵一路退出了颖川郡,重新缩回到了之前,重兵屯扎的南阳郡鲁阳县。 到了这一刻。 南北战线上。 只剩下张杨和于夫罗,两路合成一体的联军,尚在苟延残喘。 ………… 五月下旬。 位于河内郡的朝歌县。 正有两路兵马屯于城外。 正是从河内郡中部,一路向东北方向行进,妄图趁着魏郡大乱之时,抢夺邺城,谋得暴利的张杨和于夫罗联军。 只不过如今这双方的联军。 却被河内太守王匡,给死死地拖在了朝歌县,但凡有轻举妄动的意思,就会遭到王匡军的穷追猛打。 而只要他们缩回朝歌县城,偃旗息鼓的话,王匡就同样在城外驻扎,也不去做什么攻城讨伐之事。 拉扯对峙之意,尤为明显。 在这种情况下。 南匈奴联军再想劫掠邺城,无异于痴人说梦,此次关东地区的混战,这一方可以说是任何一点战果都没捞着。 更关键的地方在于。 即便他们打算放弃战略目标。 王匡也没有丝毫放过他们的意思。 只要离开朝歌县城,就要撕扯到底,不管朝哪个方向跑。 可谓是将袁绍传达给他的指令,执行的相当透彻,一丝不苟。 如此一来。 张杨二人便有天大麻烦! …… 此刻在朝歌县县衙中。 两名魁梧大汉,正在桌案前对坐。 其中一人形容尚可,另一人则看起来颇为粗犷,满脸的络腮胡子,身上裹了一层充满原始风的皮甲,很有点异域外族的风范。 而在二人面前的桌案上。 摆着一封加盖了曹昂印信的劝降帛书,上面并未有任何长篇大论,也没有什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就只有简短的几句话。 “朝歌一县,深受重围,进退无路,左右为难。” “二位可谓上天无道,下地无门,直如笼中之鸟,网中之鱼,便是插翅,亦难飞出此地。” “若二位知情识趣,合该弃兵卸甲,大开城门,向我军曹仁将军投降,则皆可得活命之机。” “如若不然,我军必尽起精兵,连王太守之兵两面包夹,彼时二位刀斧临头,身死当场,勿谓言之不预也!” 曹昂这封信可谓是写的杀气十足。 一词一句之间,满是寒芒乍现。 对于张杨二人眼下所处的情景,曹昂没有加丝毫的遮掩,而是直接揭开了遮羞布,狠狠的戳在了二人,那鲜血淋漓的创口上。 直言二人如今已无出路。 再不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下场便唯有死路一条,再无其他。 而除了以上的文字之外。 曹昂还非常贴心的。 在这张帛书的最下面,画了一幅简易的示意图。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