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些幸存至今的老兵无疑是幸运的,因为他们至少还能活在这个世上,亲身感受到和平所带来的宁静与美好。 然而,那些不幸倒在了冲锋道路上的英烈们,又有多少人能够铭记于心呢? 或许大多数人随着时光的流逝逐渐将他们遗忘,但朱雄英不会忘记! 他深知每一位为国捐躯的战士都值得被永远怀念和敬仰。 就在这些饱经沧桑的老兵身后,十几名身强力壮的士兵正齐心协力地抬起一面高达五米的巨大引魂幡。 那幡旗迎风招展,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那些已逝英灵的悲壮故事。而紧跟其后的众多将士们,则个个神情肃穆,每人皆双手虔诚地捧起一个灵位牌,小心翼翼地跟随着队伍缓缓前行。 这些灵位牌皆是从庄严肃穆的英魂殿中取出的,其数量多达七万余个,并且这还仅仅只是那些有名有姓者而已。 可以想象,在那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究竟有多少无名英雄默默地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最后一个牌位竟然高达三米之巨,它宛如一座巍峨的山岳,稳稳地放置在一辆由数匹健硕骏马牵拉着的巨型马车上。 这个巨大的牌位上,龙飞凤舞般书写着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无名英烈”。 遥想当年那烽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战场,无数英勇无畏的战士们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但其中却有太多太多的人还未来得及留下自己的姓名便已壮烈牺牲,永远沉睡在了这片他们用生命守护的土地之下。 而如今,这些平凡至极却又伟大非凡的英雄们,只能以这样一种方式被后人铭记和祭奠。 当那支饱经沧桑的老兵方阵缓缓行进到朱雄英面前之时,只见他毫不犹豫地下马,然后深深地弯下腰去,以表达对这些曾经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前辈们最崇高的敬意。 紧接着,整个老兵方阵以及后方那些手捧着牌位的将士们齐声高呼起来,他们的声音犹如洪钟一般响亮,穿透云霄,震撼人心:“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这慷慨激昂的吟诵声,正是出自古老的《诗经·秦风·无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