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正是抽调他们修路的最佳时机。 这些灾民长时间参与建设工作,拥有丰富经验,对水泥的特性也十分了解,甚至超越了水泥的发明者杨斐。 一个月修一条路。 时间虽紧,却也并非不能完成之事。 这个年代可不像后世,没有各种弯弯绕绕在里面,分明一个月能完成之事,故意延缓至一年,围挡围起来十天半个月不见施工是常有的事。 这一日,连绵的阴雨天终于放晴。 杨斐亲自乘坐马车来到工地,看着热火朝天的开工场面,他总觉得似乎缺少了些什么。 直到他看到工人们手持挖掘工具,对地面进行平整时,他才一拍脑门,想起少了什么。 剪彩啊! 就说少了什么步骤没做。 古代没有剪彩一说,工程开工那就是直接开工,根本没有什么开工仪式,自然也就没有剪彩。 剪彩这玩意,有没有其实并不影响施工,影响施工的是竣工大典上领导铲的那一铁锹水泥,那里贼特么容易漏水。 但剪彩仪式之所以越来越隆重,突出的一个好兆头,主要还是给领导一段作秀时间。 好兆头无需多言,施工过程中什么牛鬼蛇神的事都会发生,搏一个好兆头也能给工人们一点心理安慰。 至于作秀。 后世虽然作烂掉了,被人诟病频频,但在这个时代,作秀还是很吃香的。 如果自己搞个开工仪式,亲自剪彩,并作秀一番,不仅能够体现自己接地气的一面,还能鼓舞工人士气。 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 “这条路就算了,等书院的路施工,我再弄个开工仪式!” 心里想着,杨斐见到杨钊与另外两名家主朝自己走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