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粮食的收购一直没有停止过。 薛明并不急着一次性购入大量粮食,那样会使得粮价疯涨,岭南如今的粮食足够支撑到年尾,稳住粮价、循序渐进,一点一点的购买粮食。 保证粮价波动不大的同时,源源不断的将粮食送入粮仓中。 “很好,粮食的购买不要停,咱们不差那点钱,粮食即便吃不完,本王也有办法用掉,你尽管放心大胆地去收购。” 如今岭南雪糖的收益已经初显成效。 最惊喜的是玻璃的售卖,效果出乎预料的好。 大隋境内由于杨斐的命令,还算收敛,只卖了五万贯。 但在域外国家,如北方的突厥、薛延陀,东北的高句丽,西部的吐谷浑,以及南方的真腊、天竺国等地,琉璃制品广受欢迎。 竟售出了高达五十万贯的巨额数字。 这一收入不仅弥补了之前的投入,而且后续收入仍在持续。 当然,如此多的玻璃制品,也冲击了琉璃市场,经过多次售卖后,现在的玻璃制品价格大跌,已经不足最初的十分之一价格。 有钱,杨斐就不慌。 粮食的购买根本不带停的,有多少买多少,只要价格波动不大,通通收入囊中。 “硝石制冰之法也已经传下去,家家户户都开始制冰消暑,中暑的人数大幅度减少,人人都念叨王爷的好。” 薛明汇报至此,脸上不禁露出了由衷的笑容。 自从两个半月前,王爷发明硝石制冰法,岭南的百姓得以用冰消暑,整个岭南都仿佛凉快了许多,中暑者大量减少,百姓们做事也越发的有劲。 这在以往的南方,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这个时代的天气虽然不如后世钢筋水泥与温室效应后那般燥热,频频突破四十度的超高温,但也有三十五六度。 冰块的作用十分明显。 许多百姓在直接在家中摆上几盆冰块,就好像开了空调一般,酷热不再。 吃的饱,休息的好。 干起活来,自然事半功倍。 即便是其他郡县的百姓,也都纷纷传颂起楚王贤明,期待着楚王早日驾临。 与此同时。 一支数十人的商队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抵达南海城。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