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而是由皇上亲自出题,最后决出状元,榜眼,探花前三名。 要是皇上赏识哪个人,说不定还会当场授官。 是博得皇上亲眼,从此平步青云。还是惹来皇上厌恶,自此剥夺功名,全看今日。 三人说不紧张是假的,只能说话来缓解压力。 马车很快来到皇宫门口。 此时,宫门已经大开,但门口已经聚集了不少人。 除了他们三个,还有七个考生。 都是杏榜前十名。 虽大家都是竞争对手,但这会都保持着良好的风度,互相拱手打招呼。 几人在宫门口等了一会。 不多时,宫门口就传来太监尖细的嗓音,“时辰到,请各位考生依次入宫。” 这可是不是随便走的,而是按照杏榜名次排队进去。 陈慕风是会元,自然是第一个进去,他整理好衣袍,便率先踏入宫门。 张书翰紧随其后。 第三位是谢允泽,为内阁大学士谢阁老的嫡长孙,自小被家族培养,寄予厚望,文采极佳。 虽考了第三名,但谢允泽显然是不满意的。 但偏偏有人比他考的好,还是两个寒门学子,他也没辙。 后面七位依次进入宫门。 皇宫巍峨壮观,红墙金瓦,雕梁画栋,每一处都透着皇家威严和尊贵,让人心生敬畏,不敢有丝毫懈怠。 除了谢允泽,其他九位考生都震撼不已,甚至很是紧张。 哪怕陈慕风这会都脸色凝重,不敢行差踏错一步。 十人跟着太监,穿过重重宫门,终于来到金銮殿。 永安帝高坐龙椅,一身金黄色的龙袍,面色威严。 左右两边分别站着文武大臣,三皇子自然也在其中。 正目光灼灼的看向陈慕风,张书翰,李茗轩三人。 但未免被他几个兄弟注意到,他也没有一直盯着看,只用偶尔看向他们。 陈慕风只匆匆一瞥,便收回目光,随着众人一起下跪行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声音整齐又响亮,气氛肃穆。 永安帝目光落在下方十位考生上,淡淡道:“都平身吧。” “谢皇上。” 众人齐声应道。 随后站起身来,但腰背弯着,并不敢站直。 永安帝目光在十人身上一一掠过,最后视线定格在陈慕风身上。 “你便是此次会元,陈慕风?” 陈慕风忙躬身应道:“回皇上,正是草民。” 永安帝微微颔首,“嗯,年纪轻轻便有如此才学,不错。” 陈慕风忙谦虚道:“皇上谬赞,草民愧不敢当。” 永安帝笑了笑,没有再多说什么,转而看向其他人。 “今日殿试,朕亲自出题,你们可要好好作答,莫要让朕失望。” 众人齐声应道:“是,皇上。” 随后,有太监迅速搬来桌椅,一一摆在殿中央,每人位置隔开。 待十位考生陆续落座。 又有太监捧着宣纸、文房四宝过来,一一分发给他们。 显然,是要当众考试。 永安帝见他们准备好,沉吟片刻,便开口出题。 “众卿家,居庙堂之高忧其名,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如今,朕想听听你们对治国的看法,以及如何解决当前朝廷面临的种种问题。你们可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朕赦你们无罪。” 这个题目相当广泛,给考生留下了很大的发挥空间。 陈慕风略一沉思,便开始奋笔疾书。 他结合自己这些年的所闻 以及对时政的了解,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 比如减轻赋税,以减轻百姓负担。加强法制建设,以维护社会秩序。推广农业技术,以提高粮食产量等。 他的文章条理清晰,观点鲜明,很快就引起了永安帝的注意。 永安帝看着陈慕风的试卷,频频点头,脸上露出满意之色。 此子果然不负会元之名,是个人才。 其他考生也都在埋头作答,每个人都想抓住这个机会,一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 张书翰和李茗轩二人也写得十分认真,他们虽然不像陈慕风那样有着丰富的阅历和独到的见解,但也都尽力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一个时辰后,众人陆续停笔。 永安帝一一翻阅了他们的试卷,最后将目光定格在陈慕风的试卷上。 “陈慕风,你的文章写得很好,条理清晰,观点鲜明。更难能可贵的是,你能从实际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朕很欣赏你的才华和见识。” 陈慕风忙躬身谢恩,“多谢皇上夸奖,草民愧不敢当。” 永安帝笑了笑,“你不必谦虚,朕向来赏罚分明。你这次殿试表现突出,朕决定钦点你为状元,并授你翰林院编修之职,从六品。”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 翰林院编修虽然品级不高,但却是皇帝近臣,经常能接触到皇帝和朝中重臣。 而且,这个职位也是升迁的跳板,只要表现出色,很容易就能得到提拔。 陈慕风也没想到自己竟然能直接授官,心中激动不已。 他忙跪地谢恩,“多谢皇上隆恩,草民定当竭尽所能,为皇上分忧。” 永安帝点了点头,“起来吧,希望你能不负朕的期望。” 随后,他又宣布了其他考生的成绩。 张书翰,谢允泽,李茗轩三人表现不错,但并未能像陈慕风那样得到授官的机会。 不过,张书翰被定为榜眼,谢允泽则是探花。 李茗轩成绩比会试时前进几名,获得第四名传胪。 只有前三名才是一甲,他这个只能算二甲,但也非常不错。 随后,永安帝便让众人退下,只留下陈慕风一人。 “陈慕风,你可知朕为何单独留下你?” 永安帝缓缓开口,目光如炬地盯着陈慕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