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训狮-《神皇纪元》


    第(2/3)页

    “你……大胆!”萧云鹤像是突然一下被人剥光了衣服,既怒且羞。

    武元衡慌忙拜倒下来:“微臣知罪!”

    萧云鹤恨恨的瞪了武元衡几眼,然后又无奈的长叹一声,摆摆手说道:“罢了,起来吧伯苍。也只有你,敢在朕的面前说出这样的真话了。”

    武元衡心中暗笑:看来我猜得没错。皇帝口头上对启用李怀光一事大肆反感,其实心里一直有这样的想法。李怀光是什么人物,皇帝比任何人都清楚。只不过。谋反可是十恶不赦之大罪。李怀光有这样的前科履历,谁都不会再对他完全放心了。更重要地是,要启用一个重罪流放之人,本身就会很有挑战性,会背负上许多的压力。朝上的大臣会持反对意见不说,就是军队里的那些将军士卒们,或许也会心生芥蒂。毕竟李怀光已经离朝几年。人走茶凉是一个原因。另外,大齐的军队都已经经过了组编,哪只军队还会像当年的朔方军那样,对李怀光楚彦信不疑奉若神灵呢“朕看到李怀光的时候,地确是想过让他重回军队。挑起一份职责来。”萧云鹤并不讳言的说道,“也正如你所说,朕也认为,他李怀光是特别适合在西域河陇一带拼打。一来,他在朔方经营多年。对回鹘与吐蕃都非常的熟悉。二来,他那股子狠劲、狂劲,也特别适合西域彪悍的民风。至于军事上的才能。朕就更不用怀疑了。虽然这些年来,他李怀光地战绩并不如李晟和马燧出色,但确实是因为缺少了发挥的机会。朕感觉,朕这些年来对他并不是太公平。李晟和马燧如此获得重用,他却被流放在荒僻之地,白白浪费了好几年大好的光阴。可惜,可惜啊!”

    武元衡暗自发笑:陛下果然有想过这样的事情……看来,要重新启用李怀光。也并不是没有可能。虽然会遇到很大的阻力和非议。但陛下是什么人?他要拍板定案乾坤独断,谁又敢提一个不字呢?

    萧云鹤警觉地瞪着武元衡:“你为什么笑得这么阴险?”

    武元衡忍不住呵呵的笑了起来:“微臣从来不干什么阴险的事情。陛下心中有所思,微臣替你说了出来。事实就是这样。”

    “真受不了你!你若是碰上别地皇帝,早被杀了一百次了。”萧云鹤又好笑又好气的说道,“妄揣圣意。其命久乎?”

    “陛下也说了,是别的皇帝。你是不会这样做的。”武元衡笑得越发自信。让萧云鹤感觉有些恼火。但心中更多的是欣慰。毕竟,当皇帝的人想有一个知已,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这样吧。西域和河陇的事情,暂时还不好提。”萧云鹤说道,“真到了那一天要用兵了,朕再详细考虑。你给朕说说,这李怀光已经进京了,朕该如何安排他?”

    武元衡果断而又机智地说了一句:“陛下为了给太上皇和昭应昭王庆寿,不是大赦天下了吗?”

    萧云鹤也当仁不让:“可李怀光犯的是十恶不赦之罪。朕如何赦他?”

    “律法也不外乎人情。这么多年来,陛下一直提倡慎刑,不就是为了珍惜生命,给人改过自新的机会吗?”武元衡说道,“李怀光已经彻底悔悟,这样对他的惩处的目地就达到了,这就够了。再说了,当年李怀光的事迹,并没有造成十分巨大地损失和极度恶劣的影响。陛下要站出来对他开一个特赦,也不见得有多难。更重要的是……陛下与李怀光,惺惺相惜莫逆之交。于公于私,特赦李怀光都有充分的理由。”

    “照你这么说,朕真的要特赦李怀光了?”萧云鹤狡黠的看着武元衡,不怀好意的笑。

    武元衡却是一本正经的拱手而拜:“正是如此。”

    “那好吧,朕就依你一回,特赦李怀光。将他召回京城,不必再去岭南了。他这么大岁数了,再去岭南颠簸一回,要是死在路上了可不好。”萧云鹤顺坡下驴,说道,“不过,朕也不置于一下又让他尝多少甜头。让他当个马夫,去给朕喂马。终南山脚下有个飞龙骑马场,让他去那里养马。”

    武元衡险些扑赤一声笑了出来,但好歹忍住了。拱手拜道:“陛下英明,仁慈博爱之心,定能获得天下人的赞颂。”

    “行了,少拍马屁。朕累了,你该干嘛干嘛去。”萧云鹤伸了一个懒腰,轻松的说道,“想不到,你说情也还挺有几分本事。”

    武元衡笑了一笑,缓步退了出来。出了御书房,武元衡马上就喜上眉梢了:皇帝终于撂下了面子,将李怀光留下了。我这一趟没白来。李怀光想留下不走,皇帝其实也想留住李怀光不让他走。只不过都是碍不过情面……到头来,只好我站出来当小人,替李怀光说情,替皇帝圆话了。罢罢罢,皇帝好歹给了李怀光一个差事,没让他在家养闲,估计李怀光也会感恩戴德了……嗯,在飞龙厩养马,这么说,皇帝有意让李怀光多接触飞龙骑了?他这样做,看来又是别有深意吧?呵呵!

    萧云鹤庸懒的坐在御书房的软榻上,枕着自己的手臂暗自寻思:河西、陇右是一定要收回来的,不然国都始终就像是**面对着敌人的威胁一样,这会让人寝食不安。北庭和安西的千里疆土,虽然贫瘠荒凉,但手背手心都是肉,也轮不到别人来奴役和瓜分。今后几年的国策与战略,重心就在那边了。西域与河陇的事情,估计多半都要在军事上解决。要对抗吐蕃震劾回鹘和其他一些蛮族,强大的骑兵是必不可少的,必须现在就开始重点培养才是……李怀光呀李怀光,将来,你可是朕手上的一枚重要的棋子。你可要活得精神一点,别让朕失望了。

    李怀光,感恩戴德兴高采烈的去养马了。终南山脚下的飞龙厩里,从此多了一个令所有人瞩目的马夫。那可是曾经叱咤风云的四大元帅之一、阴谋叛国意图弑君的大人物。

    在飞龙厩马场里,李怀光只是个小得不能再小、从九品的芝麻官。可是没有人敢对他粗气大气的说话。一来人们都知道他的来历;二来,李怀光身上那股自然散发的杀气和凛然气势,也着实让那些寻常的小官吏和马夫们不寒而栗。而且,李怀光本来就是相马养马的大行家。至从当上这个从九品的小官以后,他将自己一生积累的马匹知识都运用了起来,将马匹当作了亲儿子一般的对待。他的这种兢业和专业,让飞龙厩的那些人也着实佩服。

    虽然只是一个从九品的芝麻官,低贱到不能再低贱的职业,但李怀光感觉很满足。无论如何,现在比呆在岭南时已经强了百倍。每天可以听到马匹奔腾的声音,可以听到号角与鼓声,可以看到将士们骑着他饲养的马匹在沙场上训练奔腾。李怀光打成心眼里感觉到满足。

    萧云鹤派人注意着李怀光,不断的回报着他的消息。得知他在飞龙厩的所作所以,萧云鹤时常一阵发笑----那样一个杀人如麻气冲斗牛的野汉子,现在乖乖的养马了,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冬去春来。挨过了一个冬天,马匹大多掉了膘。眼下春来草长,正是马匹长肉肥膘的好时节。萧云鹤,也开始着手办理手中的重要事情了。

    那就是----壮大飞龙骑。

    从西川带来的飞龙骑,原有三万人。经过这几年的精简和战斗减员,现在刚好还剩两万。不用说,这是大齐目前最精锐也最宝贵的军队。但在萧云鹤眼里。这个数量实在太少了。虽然其他的军队里也有骑兵,但要么规模不大,要么战斗力参差不齐,很难令人满意。在全国范围内组建一支足以对抗吐蕃的强大骑兵,势在必行。

    终南山飞龙厩里,豢养着大齐最好地六万匹神驹。二千多名马夫,像伺候祖宗一样的养着这些马儿。现在。是时候让它们发挥自己的作用了。

    河北平定,节度使制度彻底废除,先前制定的军事制度也是有必要进一步改革了。左右神策卫,囊括大齐天下所以的战斗兵马,现在看来已是有些不合理。于是。萧云鹤找来李晟、马燧、楚彦和武元衡等人商议,将军队又重新进行了一番重组。东都洛阳加上河北、江淮一带的兵马,仍然隶属右神策卫,这里大约集中了二十万左右的兵力,依旧由马燧担任大将军。江南、岭南等南方一带地兵力。重新划分了军区,设立了右神武卫,由李光颜任大将军。京城、山南、剑川一带。仍属左神策卫,由李晟担任大将军指挥。原凤翔、泾原、朔方的边境军镇,则是统一划分成了一个军区,称为左神武卫,由楚彦任大将军。

    这样一来,军权分化,没有过度集中在个别将领的手中。同时,大大的减轻了李晟和马燧的工作压力。而且。这样地军区划分,更显得有针对性。左神武卫和右神策卫,明显的是为抵御外敌而存在;左神策卫主要是拱卫国都,右神武卫则是保卫南方的领土和维护地方治安。

    这样一来,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左神武卫了。楚彦是昔日四大元帅中最年轻的,萧云鹤也特意让他坐镇西面。用意十分地明显。

    而且,他更大的手笔还在后面。

    春天过了一半,萧云鹤让兵部发出了一份重要制诰。在天下军队中遴选精于骑术的强健者,重组飞龙骑。目标数字---六万!

    这也就意味着,大齐最彪悍、最神秘地军队,从此走向了规模化和公开化,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大齐最强武力的代表。

    听到这个消息,李怀光激动得三夜没睡着觉。他有了不下一百次的冲动,想要跑到皇帝的面前毛遂自荐,要进入飞龙骑当一名小卒。不过,最后他都忍住了。他在想,像他这样有着不良前科的罪人,谁还会相信他、愿意让他入军呢?而且,自己已经有六十岁了……

    每逢想到这些,李怀光总感觉自己像是掉进了无尽的痛苦深渊,无法自拔而且仿佛已经沉迷其中。昔日精神抖擞比年轻人还劲头十足的李怀光,瞬时蔫了,仿佛大病了一场,变得无精打采。

    二个月之内,终南山下已有六万精兵。冬练三伏夏练三九。这批最精锐地士卒,顶着夏天的烈烈红日,开始的挥汗如雨的艰苦训练。

    马匹有了任务,马夫就变得闲了。李怀光突然一下发现自己成了这个世上最游手好闲的人。每天早上交出了令符点出了马匹,就没他什么事了。只等晚上马匹回笼地时候看上一眼,其他的时间都在观望中度过。看着那些强壮地年轻人在沙场上纵横驰骋,李怀光的眼珠子几乎都要掉出来了。无尽的寂寞和强烈的失落感,将他日夜噬咬,烦躁痛苦不堪。

    这一切,萧云鹤都看在眼里,而且暗自满意。

    负责训练飞龙骑的,是高固和宋良臣。这两个人,一个冷静寡言,一个性烈如火,相得益彰。在原来两万飞龙骑基础上组建的六万人马,在他们二人的联手操练之下,迅速成长,羡煞旁人。

    武元衡却有些暗自着急。李怀光都是六十岁的人了,再这么折腾下去,要是哪天撑不住一命呜乎了,岂不是大大的不妙?

    终于有一天,武元衡有些沉不住气,跑到武德殿里来见皇帝,说起了李怀光的事情。

    对此,萧云鹤只是笑,而且笑得很得意。弄得武元衡一头雾水。

    “走吧,伯苍。陪朕到终南山飞龙厩走一趟。”萧云鹤说道。“快半年了,朕也是时候去看一看那头关在笼子里的雄狮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