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弃职返家(中)-《北朝汉月》
第(2/3)页
相对于历史而言,现在这个时代更让周惠关注。一路上他穿村过里,走街串巷,很是见识了一番。
大致说来,北魏朝的民政不错,自从几十年前,文明太后和孝文帝实行“均田制”和“三长制”以来,底层民众基本能够安居乐业,国家赋税也因而大增,所以,北魏才能组织和维持数十万的兵马,击垮北部蠕蠕柔然,威行整个西域地区,并且将南朝打得节节败退。
这一点,从沿途的民居状况、里集规模就可看出。虽然近十多年河北屡遭灾荒,所在牧守也多为贪婪之辈,但底层的元气仍在。如果能革新政治,则民生不难恢复。正因为这样,历史上北齐定都河北后,国力很快就得到了恢复,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即使面对北周和南朝两国的进攻,也能够保持着相当大的优势。
作为历史考古系的学生,周惠曾经在课堂上较深入的了解过南北朝的历史,但经过这段行程实地见识,他才真正的对这个时代有了清晰的概念。所谓的“读万卷书,行千里路”,应该就是这样吧!
……,……
四月初的时候,周惠和老仆周平终于赶到了盟津附近的河桥。河桥与北中城、河阳三城一样,由北中郎将防守,是河北通往洛阳的门户,一旦河北地方发生动乱,则为朝廷和乱军所必争,而北中郎将之职,也是护军府辖下四中郎将里面最重要的一个,大多数时候都由亲信的宗室贵戚担任。
按照周惠原本的想法,如今虽然有幽州动乱,但是整个河北还算安定,柱国大将军尔朱荣也已经派军征讨,河桥想必还不须戒严,可以供平民通行。然而,当主仆两人来到河阳北城下时,赫然发现城门边张贴着由岐州刺史、行北中郎将杨侃署名用印的戒严告示,告示纸张略显陈旧,周围的人也极少,显然是有了好一段时间。
老仆周平不识字,周惠正要把告示内容说给他听,他却已经猜出了内容:“莫不是又在打仗,不准咱下民走河桥了?”
“正是,”周惠点了点头,奇怪的看着老仆问道,“平伯,你如何猜到的?”
“二郎君,老奴是不识字,可这下面的大红朱砂官印却是认得,”老仆叹气,“世道不太平哪!去年间,这桥就封了三次,河那边也有这样的官文呢,不曾想如今又贴上啦!”
周惠想了想:“那我们走盟津渡口过河。”
仆一如既往的应命。
过了黄河,就是河南府偃师县,离巩县仅仅只有二十余里的路程。尽管周惠早已做好准备,自认能够应付得来,此刻心头却也略有些惴惴不安。
一个多时辰后,主仆二人终于来到了周氏宅前。宅子位于洛水之畔,当初是一片石坡,周惠的祖父在此地营建家宅时,颇费了一番工夫,因此附近的人都称这里为周家碾。经过两三代人的经营,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宅子的规模扩大了不少,对比原来几乎是翻了两番。正门前的十多株垂柳,据说是周惠的祖父周鉴亲手植下,如今已有两人合抱粗细,长得郁郁葱葱,茂密的枝叶随风摇曳,在门前及河面上洒下大片的绿荫。在绿荫下面,有两个小女孩正在玩耍,一个大约**岁,另一个只有五六岁的模样,都梳着双丫髻,身着一式的淡绿的交领中腰襦裙。两个人玩得十分高兴,旁边还放着一辆纺车,纺车后坐着一位四五十岁的老妇人,一面纺线,一面笑呵呵的看着两个小女孩。
真是好一副农家乐啊!还有这小河垂柳,景致也是说不出的动人。周惠心里想着,几乎在一瞬间就爱上了这个地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