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回 出人意料-《我本三国一路人》
第(2/3)页
当然了,退下来作为普通商船使用还是有其价值的,可如果是被老曹给黑掉,这种亏本买卖陆仁是不会去做滴。而老曹因为有着不少的顾虑,不敢直接下手去黑掉陆仁的这些船,陆仁这个开了挂的家伙是早就有所预料的。那么与其到了某个时候被老曹下手黑掉,陆仁还不如直接的、公开的卖船,让老曹没办法去下这个手。
那又为什么早不卖掉算了?偏偏要在这个时候卖?那是因为之前陆仁这里的影响力还没有闹出来,所以一定要等到这次开春时的书籍大卖,给各地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力之后才大张旗鼓的公开卖船。也就是说,要让那些买得起这些大船的世家大族真正的查觉到夷州这里的商机之后,这船才能更好的卖出手去。
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借着书籍售卖的影响力,使得那些世家大族都有了想购买船只的念头之后,又可以反过来让老曹不敢下令强征。别人都急着想买船跑商加赚钱,你老曹却把别人的舟船都强行征走,那你老曹是想干什么?不让这些士家大族跑商赚钱?你丫的地盘还想不想让我们这些士家大族对你表示支持,帮你把地盘给支撑起来了?老曹是聪明人,是绝对不肯去犯这种众怒的。
然后然后,这些世家大族当然也可以选择自己造船,但问题是以当时北方地区的造船能力,造一艘能跑海运的大船少说也得两、三个月,毕竟在这里可别忘了多年下来北方战乱对北方地区生产力方面所造成的影响。而晚上几个月那是什么概念?商场如战场,讲究的就是要抢占先机,你慢慢悠悠的把船造出来,哪有直接购买现成的二手船只来得便当?等你好不容易把船只给造出来,人家直接买了船的人没准早就跑到了夷州,跟陆仁这里签下了什么合约,然后就把最大块的蛋糕给先分走了,你去得迟了只能是捡点小漏不是吗?
接下来话题再转回来,那些世家大族都想扩大自身的影响力,而陆仁的手头上恰恰掌握着能够很大程度上扩大这些世家大族其影响力的印刷能力。这么说吧,比如说这个世家里有个能力不错的人写出了一本不错的书,如果能先其他的宗族一步印刷出来再售卖,那么影响力不就出去了吗?影响力一出去,名声自然也就出去了,那么借着这个名声出仕当官就要方便得多。而一但牵扯上了官场,那么谁先出名、谁先出仕,这尼玛也是很要命的事。
现在问题再反过来说一下,陆仁选择把这些船卖掉,又是不是有点出于无奈?比如说在基于不想和老曹闹翻脸皮的前题下,又不想被老曹白白的占了便宜,才索性用卖船的手段来给自己赚回本钱?
不好意思,还真心不是这样,事实上早在陆仁作出这个决定的时候,这批船就没打算再接回夷州。得说清楚一下,不是出于被动的不想要了,而是陆仁主动的不想要了。
单纯的这么说只会越说越糊涂,得稍稍的细说一下才行。
其实陆仁想得很远,而这批旧船,陆仁本来就是想在某个时候卖去北方地区的。这么说吧,当时华夏大陆的经济、文化发达区域基本上全在黄河中、下游一带,因此河北那边的诸多地头才是陆仁接下来最重要的交易场所。但有一条,河北那边与夷州的距离相对来说有点远,而以当时河北地区的航海能力,河北的那些潜在商户单凭自身,只怕是没有能力自我完成与夷州之间的贸易往来。简单点说,就是陆仁要是不做点什么的话,这些潜在的商贸伙伴只能是被动的接受陆仁这头卖过去的东西,而不能主动的来夷州购买商品,其原因就是他们没有能够前往夷州的航海能力。
陆仁这里自身的实力有限,犹其是人口方面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解决。那么只凭陆仁自己派商队把东西卖到北方地区,其交易量肯定是单方面的,也是非常有限的。而一个成功的商贸据点,需要的是“往来”,也就是既要有往,同时也要有来。再说的粗略一点,陆仁只是自己派商队去跑的话,只能得到一半……准确一点的说肯定是一半都不到的收益。而想要进一步的扩大实力,陆仁就需要北方发达地区其自身的商队到夷州来跑商。
说到这里其实已经很明白了,也就是陆仁早就有把自己手头下退换下来的船只有意的卖给北方地区,让北方地区的那些有实力的世家宗族什么的可以借此来缩短自己主动跑来夷州跑商的准备时间。而北方地区的人缩短了能够自己主动来夷州经商的时间,不也就是省下了许多陆仁这里的时间吗?所谓“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这个道理陆仁还是懂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