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一章 传世名画-《崇祯十三年》
第(2/3)页
世子特别强调,官军各部的“精诚团结”,是眉州之战胜利的关键。而对“护国安民、天下太平”伟大事业的无限忠诚,是官军各部保持“精诚团结”的基础。
世子要求各部队,积极开展诉苦运动,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改造思想,端正行为,整肃军纪,锻造铁的军魂。
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残酷大战,必须苦练队列、射击、拼刺、爆破和土工作业五大技术,深入研究流贼的战术特点,最大限度发挥新式兵器的效能。
旨意最后,世子特意嘱咐内宦将眉州参战部队连以上军官以及立下功劳的士兵和民夫的名字,一一眷抄于眉州之战的战功旌表上。
这一不同寻常的殊荣,让全体受阅部队异常振奋。因为此举说明,他们的名字从此写入了历史,永远留在了汗青之中!
上午巳时四刻,大阅准时开始。
在炮一团五十四门大炮整齐而有节奏的的轰鸣声中,蜀世子朱平槿隆重出场。
他金盔金甲,头插红白两面盔旗;腰配战刀,马挎火铳,骑着四蹄包缠金带的白马,以其独有的神武英姿出现在所有受阅部队和观礼人员的视野中。
他在军机大臣马乾、舒国平、孙洪,眉州前线司令刘镇藩,阅兵总指挥宋振嗣等人的陪同下,在红底金边五彩七章金织蟠龙蜀字长三角旒旗的伴随下,骏马飞驰,直奔受阅部队的排首而来。
在那里,矗立着护**血染的军旗。
全军欢声雷动,齐声高唱《天佑大明》。
世子弛马向前,依次向各部队将士问好。将士们则高呼“大明万岁!”“护**威武!”“世子殿下千岁!”等口号回应。
本来,这场胜利大阅兵就会在这样**的气氛中顺利结束。可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惊驾事件,反倒使朱平槿的声望达到了顶峰。
……
现场观看名画,与书本上浏览图片的感觉完全不同。
画中的开国者一如天神下凡,人类最优秀的品德皆浓缩于一身。后世参观者站在庄严肃穆的中央大厅底部,站在这样伟大的人物面前,顿觉自己的渺小与猥琐。
翻开免费附赠的游览手册,此画有一整篇的说明和介绍。
原作乃一幅六尺长卷。绘制者两位:吕潜(时为世子文案)、利类思(时为耶稣会成都教会司铎)。中央大厅的巨型壁画是原作放大若干倍的高仿。
不过参观者用不着翻开游览手册便知道此画的名字,并且知道它乃大明历史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何以众人皆识此画?
因为此画赫然出现于大明中学教科书,列入了必考大纲。
何以为镇馆之宝?
因为此画不仅清晰见证了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具有十分典型的文物价值;而且在绘画技法上率先进行中西合璧,从而催生出了统治世界画坛数百余年的所谓水墨油画派。
该画派的开山始祖吕潜曾一语道破了该画派的主要技法特点:
“西法为皮,中法为骨”。
不过,由于该画派的主要绘制对象不是神仙菩萨,便是君主大臣,带有浓烈的宗教或政治氛围,所以诟病者又称其为“色色体味画派”。这个莫名其妙而又意味深长的画派别称,传说便出自对吕潜既重用又打压的蜀世子殿下朱平槿本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