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广元及临近的昭化县和百丈关等地是川北镇和利州卫的老巢。除了营兵、卫所军、在营家丁、将领亲兵以外,还有数以万计的军人眷属。 按月关饷、五斗补助、一人五 亩,这些传说已久的天大好处终于落地,让饥肠辘辘的士兵及军眷们高兴得像过年。 在这股近乎于狂热的情绪面前,任何敢于反对整编的将领都可能被士兵们背后捅刀,所以将领们毫无异义地服从了朱平槿的旨意。 只是广元山多地狭,军多民少,军官大量占田,可供分配的现成官田和军田都有限。所以廖大亨和马乾只好打了张白条,承诺士兵们,以后在蜀王府捐出的荒地中给将士们以补偿。但这些荒地大都在南面的苍溪、仪陇和绵州等地,这样一来,将士们就不得不忍受夫妻分居之苦。 两人以退为进这一招,让兴奋中的军队冷静了不少。 一些有富余劳力的将士家庭选择了就近上山垦荒,发展山地农业与旱作农业。这样就可以享受新近颁布的《垦荒条例》中规定的最新政策:无息农业贷款;租税两免三减半,还有十年打八折。 另一些士兵军眷厌倦了广元当地的穷山恶水,也厌倦了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希望进入大城市,过上城里人的生活,所以趁着脱离兵户的机会,报名进入了成都各个新办的公司打工。 还有些视野开阔、充满着进取心的人,把贪婪的眼睛盯在了北面那块肥沃的汉中小平原上。出朝天关便是陕西宁羌州,再前行不远,便是号称“小天府”的陕西汉中府了。 在改编方案中,将领们的利益得到了最大的保障。他们的地还是他们的地,取消了世职还有基金会的分红。他们的俸禄变成了银钞,本色折色全部取消。对他们来说,更多的关注点集中在军队的前途上,因为军队的前途便是他们自己的前途。 广元城和坐落于城北明月峡口的朝天关,控制着四川进出汉中和阶州最便捷的水陆要道,乃是四川头等兵家要地。崇祯七年、十年和十三年三次流贼入寇四川,流贼的大潮都如同洪水一般漫过了广元城,而广元城就像那洪水中的孤岛,奇迹般地挺住了。 是故驻守朝天关和广元城的官军历来是四川官军的精华,川北总兵的衙门也设在广元城中。可守备团不是野战军,守兵相较战兵,更像是二等军队。因此川北镇的将领们在表态服从整编旨意的同时,对改编为守备团表示了不满。他们集体上书,请求廖抚和马兵备向世子殿下陈情,给予他们一个正规的护国军团级番号。 团营级番号可不是随便乱给的。广元驻军整编为一个守备团,下辖三个守备营,那是保宁会议上世子亲定的,廖大亨和马乾不敢擅自更改。于是两人以广元地位重要,须得重兵防守;驻军员额缺编、不宜遂行野战等理由搪塞回去。 可廖大亨和马乾低估了广元驻军的决心。 很快,徐名蛟、李之珍便与诸多军官联袂上门陈情。他们道:广元驻军缺额,并非没人,而是没饷没粮,只能养活这点人。只要两位大人拨下粮饷,他们可以在一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内达到满编甚至五个营的兵力。 廖大亨细细追问原因,那些将官们就以大量在营丁壮在乡下屯田为由解释。 廖大亨起了疑心,但因要急着赶回成都,主持新政大计,便让马乾留下来暗中查访。这一访,就访出了朱平槿警惕的缘由。 原来,最近数月经朝天关和广元进入四川境内的秦地流民越来越多,高峰时达到一日数百人。较之去、前年的规模,那是大大增加了。广元驻军只要在卡住关口拉兵,兵源确有保障。 但秦地是流贼的发源地。流贼的哨探内应常常混在这些流民中 ,为流贼的攻城拔寨打前站。所以对于北边来的秦地流民,四川官府的态度迥异于东边来的荆楚流民,不仅不欢迎,而且时刻加以防范。 四川巡抚衙门曾明令于四川主客两军,不得擅自招募秦民为兵。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川北镇常年征伐,兵力折损极大,还战死了一位总兵,两员副将。仅仅依靠利州卫的卫所兵补充,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将领们经常偷偷将秦民中的健壮有勇力者编入行伍,甚至是自己的家丁队。刘镇藩的奇兵营实力很强,就因为他招募了大量的秦民屯田当兵。 秦地流民大量涌入四川,当然也引起了马乾的重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