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九十一章 四面楚歌(四)-《崇祯十三年》


    第(2/3)页

    刘名升和张光培负责的总参情报与通信局与秦裔的消息组相比,无论在规模和职能上,都要庞大和宽泛得多。

    情报、行动和通信(驿站),是情通局的三大职能板块。

    以前,情报主要由刘名升在抓,张光培负责行动和通信。后来有了魏申作为行动队长,张光培的职责就变成了分管通信,并协助刘名升搞情报。

    行动队与通信科一样,都是个连级编制,但因责任重大,所以主官高配为副营。这几天,魏申带着行动队的大部分人员,到邛州去执行任务去了。他们的任务,就是在王四牛领导的红枪会协助下,把陈怀年在新场镇缴获的官军物资,尤其是武器转运出来。

    王四牛领导的红枪会,是个松散的农会,负责代表农民与地主们打交道、争租争佃。

    他在飞仙关受了枪伤,养了几个月,但伤口始终愈合不好。每遇天晴下雨,便会作痛发痒。雅州是个雨城,不利于王四牛养伤。所以王大牛和罗景云带兵撤离飞仙关回到雅州后,王四牛就带着几名一起受伤的老乡退伍回到了邛州。

    王四牛回到家乡,立即模仿护商队在家乡搞了个红枪会。参加红枪会的人,大多是当地穷苦的佃户。脱产的会众并不多,大约只有三十人。可外围的会众就多了,起码有五六百户。

    红枪会发展如此迅速,当然有朱平槿的暗中支持。支持的除了资金,还有干部。红枪会的副会首名叫黄焕,是原护商队四连的士兵。他在雅州受伤,痊愈后跟着王四牛到了邛州。黄焕是朱平槿的联络员,也是朱平槿的监军和后勤官。

    这次在邛州转运物资,魏申因为人手不够,只得请求红枪会的人协助。陈士奇上次在新场镇当物流小哥,实在是太给力了。行动队加红枪会的人马一起上,也要来回搬个两三趟。

    ……

    任何一家情报机构,都有一种天然的自我扩张性。因为个人的目的,情报机构的主官和骨干都有充分利用手中掌握的情报,干些与组织宗旨和工作目标不相符合事情的冲动。职业的特殊性,又使他们的非法行为极难被上级及时掌握并被控制。

    远如朱平槿的前世不说,就是朱平槿的现世,东厂和锦衣卫都是从一个并不起眼的小机构发展起来的。他们发展到顶峰时,权利大得吓人。后人曾诟病大明的政治是“特务政治”,这并非空穴来风。

    控制住情报机构,这是上位者在建立情报机构之初必须考虑到的事情。内部控制效果好,但是内耗严重,有损效率;外部控制效果较差,而且控制者自身也有被控制的需要,但是协调得当,不仅不会损伤效率,而且还会提升效率。一件事情两家搞总会比一家搞来得快、来的准。所以朱平槿根据现实的需要,首先选择了外部控制的方法。至于内控,也是要搞的,以后慢慢掺沙子。

    总参情通局与消息组之间有什么不同?朱平槿曾经仔细对比过。

    乍一眼看去,除了都搞情报,两者之间几乎没有相同之处:领导关系不同、人员组成不同、经费来源不同。但朱平槿认真分析后认为,实际上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三点:

    第一是负责对象不同。消息组向朱平槿直接负责;而情通局是总参领导下的一个军事机构,所以向总参负责。

    第二是职能不同。情通局既然是军事机构,所以他的主要工作对象就是对敌,包括流贼、土匪、鞑子还有官军等所有内部和外部的敌人;消息组由朱平槿的侍从太监领导,所以他的工作对象仅仅是主子朱平槿感兴趣的事情,而不分敌我。朱平槿曾经恶意猜想,如果自己突然变态,那消息组打听回来的消息一定很精彩。

    第三是情报使用的范围和分析程度不同。消息组的情报仅供朱平槿一人使用,平时就只有朱平槿一人知道,必要时也只能从朱平槿一人嘴巴里说出来;情通局的情报使用范围就很广了。情通局内部要进行分析报告,总参正职和分管副职都会知道,然后才会被报到朱平槿这里。报到朱平槿这里还没完,被朱平槿称为“情报用户”的各单位,还会通过总参这个口子获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