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四十七章 瘟疫袭城(二)-《崇祯十三年》


    第(2/3)页

    “仁寿可以,这里不行。”罗雨虹道:“若是人死了还没全尸,家属要找你拼命。尸体撒石灰消毒!”

    “那你爹怎么办?你没看见你爹的表情,他看到病人……就像饿狗见到骨头!”

    “你怎么说话呢?”老婆要翻脸了。

    “好好!”朱平槿掌嘴给老婆听响:“我也是为你爹好,可他根本不听!他再有本事,也是个十七世纪的医生,而且街上还买不到药。”

    “我爹是个医痴,总想把病人全治好,可这不现实!”大概老婆也觉得她爹有些麻烦,手烦躁地在空气中拂了两把。不过她知道,对付她爹,主要的责任必须由她来承担,不能推给朱平槿。家鸡打得团团转,野鸡打得满山飞。父女之间,即便闹翻脸了,和好也就是一顿饭的功夫。朱平槿这个准女婿就不一样了,翁婿翻脸那可能是一辈子的事。

    “我爹我来管!”罗雨虹大包大揽。

    “那我们说好了!”朱平槿直起身体,伸长手臂,抓起办公桌上的铃铛。

    “干嘛呀?作死啊!”罗雨虹连忙从朱平槿腿上跳下来,飞快抚平衣服,梳理头发。

    “开工了,我们要与死神争分夺秒!”朱平槿摇响了铜铃:“我们的计划全被打乱了!这是一场不期而遇的战役,既然遇见了,那就没法躲避!这是一条看不见的战线,我们要与到处乱窜的敌人战斗!这不仅是医学上的战争,还是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上的总动员!”

    大门外响起轻柔的脚步声。太监走路,都是练过的。没有大的动静,更不会带风。

    “哎!记着:田先生和那群小屁孩还关在遵义门里等你接见!”罗雨虹一边提醒老公,一边逃进朱平槿的卧室。她可以经过那里的小门,从正殿屏风后的过道无声无息溜回自己的办公室。

    “好了,你先着人安排他们。先紧急后重要,现在没时间见他们!”朱平槿对着老婆飞奔的背影喊道。

    民间的小道消息永远比官方的消息传播得更快。以前是如此,现在还是如此,未来或许还是如此。

    恐慌跑在了瘟疫的前头。

    在任何官方消息还未发布的时候,成都府的四门已经开始出现惊慌失措的逃难人群。当天下午,省城大街小巷里谈论的只有一个话题——瘟疫。到处遍布的茶馆成了疫情发布中心,人们一边惊恐地打听瘟疫的症状,一边小心地观察周围人群中有无患病症状的人,以便保持安全的距离。许多商家立即上了门板,打烊收工,因为关门的损失远远小于丢掉性命。甚至部分医生郎中出于对瘟疫的束手无策,也悄悄摘下幌子溜之大吉了。

    老百姓是人,官绅也是人。是人,便有人的七情六欲。老百姓跑,官绅也跑,而且跑得更快更远。当恐慌传来时,许多官绅大户人家第一时间收拾了金银细软,逃到偏僻的乡下去避瘟。下乡到人口稀少的地方避瘟,这是古代中国传统的避瘟之法。人们从常识中知道,尽快逃离疫区是有效的活命手段。当然,凡事有利必有弊,这客观上也加快了瘟疫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

    官绅都跑了,可城里的大部分老百姓却跑不掉。他们的生计都在城里,城外也没有住处。许多人只好紧闭大门,坐在家里听天由命。成都府是西南的大都会,几十万人要一起出城那是不可能的,住哪吃啥都是大问题。

    按照大明朝的典章制度,除节日等特殊日子以外,每半个月藩王就要召集藩地文武朝会一次,共议藩地国计民生。只是藩王被朝廷当猪养以后,这种所谓的定期朝会实际上便终止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