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零六章 省城纷乱(五)-《崇祯十三年》


    第(3/3)页

    王庄占地较少的县,比如金堂县,先建一个直辖王府的中庄。等占地较多后,再完善大庄机构组织。

    为了领导王庄的恢复重建与改革,朱平槿在世子府也建立一个非正式的王庄领导机构,名字就叫蜀王府王庄管事局。局长由出卖朱平槿的曹三保担任,副局长由李崇文和李四贤兼任。

    灌区八个县的大庄管事仍由过去的老人担任。仁寿县、彭山县、双流县、雅州和名山县的大庄管事分别由李崇文、刘红婷、李四贤、洪其惠和曹三泰兼任;彭县和新繁县等平息乱民后再安排。

    护庄队依托王庄建立。每县设立护庄大队,中庄设立护庄中队,在仁寿、彭山、双流、雅州等朱平槿有根基的州县先搞起来。

    王庄管理机制的改革,可以减少王府直接领导的王庄数量,减少王庄管事对普通庄户的盘剥,保证粮食收租这一王庄主要职能的实现。

    同时,改革中暗藏的意图,是把县级王庄作为影子州衙或影子县衙。在必要的时候,州县的大庄可以直接跳到前台,凭借自身掌握的军事经济力量,取代大明朝廷任命的地方官吏,成为州县的实际统治者。

    朱平槿把双流县收归自己直隶,用随侍太监李四贤兼任双流县的大庄管事,也是为这个目的服务。双流县在成都城南,紧贴府城,还是连接雅州、仁寿和彭山等地的枢纽。不把可靠的自己人放在这里,朱平槿晚上睡不着。

    王庄的恢复重建与改革,少不了一个重要的区域,即成都以北的新繁和彭县。朱平槿急于推进,却顾虑政治上的影响。廖大亨的请求,立即让朱平槿大喜过望。

    彭县和新繁两县是 “除五蠹”民乱的发源地。官军在省城周边清场后,乱民退入两县的县城,凭借城垣与官兵形成了对峙。这种对峙状态,使四川巡抚廖大亨陷入了两难。

    彭县和新繁两县地处灌区,王庄密集。廖大亨有心强攻,却担心过多伤害王府的利益,使他和朱平槿刚刚建立起来的利益同盟出现裂缝。可是对峙下去,他更担心他自己的政治前途。如已经接旨就任四川兵备副使的陈士奇,会不会拿两县的僵持局面说事,甚至以此拒绝追剿陈怀年的任务?

    所以,两难中的廖大亨通过李师爷向朱平槿请求,希望利用王府对庄户控制力,把庄户从乱民中分化出来,达到消弱甚至消灭乱民的目的。正巧朱平槿也急于解决两县的王庄问题,两者一拍即合。

    朱平槿答应廖大亨亲自出马,但所有参与作乱的庄户均由王府自行处置。对于朱平槿的要求,廖大亨一口应承。把两县作乱的庄户都捉去杀了,这是傻瓜才会去做的事情。

    注一:今新都县大丰庄,太祖亲自改的名。

    注二:都江堰灌区灌溉面积在1949年为282万亩。鉴于该地区的农业开发极早极充分,且灌区面积受限于地形走势,响木推定从明末到建国初年都江堰灌区耕地面积变化都不大。

    建国后,灌渠修建了大量支渠,并打通了龙泉山,灌渠面积终得以大幅度增加。

    灌区因为单位产量高,生产效率也高,所以不仅能养活大量人口,而且能解放大量人力从事商业和手工业劳动。综合因素之下,这才造就了天府之国的富裕和繁荣。

    另需说明,都江堰灌区的灌溉面积不等于都江堰灌区的耕地面积,更不等于成都平原的耕地面积。成都平原(狭义)八千平方公里,折合面积为一千二百万亩。就算耕地利用率仅为五成(实际远远不止),成都平原也有耕地六百万亩。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