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十四章 雅州平乱(七)-《崇祯十三年》
第(2/3)页
以朱平槿的认识,一个政权的基础大体可分为三个方面:政治、经济和军事。一个政权的垮台,大体不过政治上破产,经济上崩溃、军事上失败。三者有其一,就可能使一个王朝崩溃。而大明朝的灭亡,则是三者俱全。
政治上的交相倾轧和极度腐败,财政税收体系的惊人低效和彻底失灵,军事上内外敌人的轮番打击,再加上连续十几年的自然灾害,逐渐掏空了大明帝国的家底。崇祯皇帝在勉力支撑十七年之后,终于无力回天,最后自挂东南枝,留下一句杀伤力颇大的政治遗言,让中国的文人士大夫精英阶层从此以耻辱的形象,永远留在历史的记忆中。
要拯救这个王朝,必须进行军事体系的重建。财税体系的重建,与军事体系的重建同样重要。军队是只吞金兽,战争是个无底洞。军饷军资的及时发放,武器弹药的及时补充,后勤物资的及时供应,是一支军队战斗力的必要前提。没有一个强大财税体系的支撑,朱平槿便只能自掏腰包,早晚破产的命运;没有一个强大财税体系的支撑,军队就会哗变,战争就会失败!
然而财政税收体系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立足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既依赖于高效的财政税收组织和制度,更依赖于国家直接掌握的经济资源总量。计划经济国家的战争动员能力大于市场经济国家,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理想的全面为战争服务的政治经济体系,可以简单理解为军国体制,比如大秦帝国的全民“耕战”。军国体制能够最大限度地聚集军事资源,在短期内极大地激发军事潜力,可一旦战争结束进入和平时期,就会因为其巨大的副作用,导致经济体系的紊乱,进而引发社会动荡,甚至王朝灭亡。
以朱平槿现有的地位和能力,他不会也没有能力吞服军国体制这剂兴奋剂。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现有的社会框架内,小心翼翼地掠夺和积累自己能够完全掌控的经济资源,并以此转化为重建军事体系的财政基础,逐步做大做强,直到建立一支足以在明末乱世中生存和扩张的军事力量。
即便如此,需要的钱粮也是惊人的。
他曾经仔细算过军队的花销:一个满编的步兵营大约七百五十到八百人,算上军饷、装备、供应以及作战奖励、伤亡抚恤等等,每年至少花费五万两银子。如果部队实现全部火器化,加上装备和训练消耗,每年还要增加军费两万两。如果再算上高强度的战事,一个步兵营每年十万两的消耗根本打不住!
根据朱平槿与天全土司达成的协议,土司兵一营要朱平槿负责粮饷供应,再加上朱平槿刚刚练成的半个营,以及王大牛招募的一排人,今年护商队军费的开支预计约八万两银子。目前在雅州缴获的现银,已达二十余万两,加上可以利用的粮食物资折算,估计能达到三十万两。这个数字意味着今年朱平槿可以放手扩军,至少能把军队人数扩大一到两倍。
黄金缴获近万两,朱平槿暂时不准备动用。大明的金银兑换比例极不合理。天启初年曾经一度跌至一比四、五,目前的金价有所反弹,但是还在一比八、九之间的低位徘徊,而欧洲同期的金银比价至少是一比十二。四川是产金大省,川西山区更是淘金圣地。在那些荒芜恶劣的淘金之地,土司从淘金人手中强制征购沙金,金银兑换比例竟然低于五!
金银比价巨大的地区差异,曾经导致世界上,包括日本和美洲两大银矿主产区开采的巨额白银大部流向中国,以至于后世的经济史学界称大明朝为“白银黑洞”。但是朱平槿知晓未来:地球探明的金银资源比例约为一比十六。未来百年里,世界金银比价将以此为基准上下浮动。随着美洲银矿开采对国际货币市场的冲击结束,粮食、棉布等本土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条件继续恶化,今后若干年里,国际银价对主要农产品的价格将会继续大跌,而金银比价将有望迅速回升到欧洲的水平。目前继续秘密收储黄金,届时再将黄金出手,有望获取巨额的暴利。
至于首饰字画摆件等民间奢侈品,老妈未必瞧得上。朱平槿打算让老婆过过目,随便选上几件,其余全部出手,在市场上卖掉变现,然后变成粮食储备。
俗话说:“盛世收古董,乱世藏粮食”。粮食,这个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资,朱平槿已经强烈预感到,它将在这个时代决定自己和大明王朝的命运!
听完曹三保的汇报,朱平槿得意地用指关节敲敲茶几,笑道:“要来快钱得剿匪!什么是匪,山林里的那些穷哈哈算什么匪?真正的匪就在深宅大院之中,就在衙门公房之内!”
主仆二人开心笑了一回。朱平槿吩咐道:“告诉舒先生,让他先把东西看好喽!钱财这一块,早晚还是要放在自家人手里才放心,肉烂了都在锅里!本世子会找一个懂经营、善管理的自家人,把这一摊资产好生运转起来。嗨,那个范质投献后,不是死活要把他的范姓改掉吗?”
“正是!那个范质想跟着世子爷您姓!”
“他好不懂事,这国姓岂是他配的?”朱平槿摇摇头,又看了一眼曹三保道:“范家不知道还有没有后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让知州衙门把范家资产都判他到名下,然后才准他改姓!曹伴伴,你只有王四忠、李四贤两个义子,外边有没有兄弟姐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