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决心初定-《崇祯十三年》


    第(2/3)页

    秋茶。常年的机关工作经验,立即帮助朱平槿做出了判断。

    “秋茶?”曹三保过来接茶盏,朱平槿随口问道。

    “世子爷真是好记性!”曹三保连忙夸上一句,“春天的尤其是明前的绿茶质地最好,只不过这时节放陈了味重,还容易跑味。这是秋天蒙顶山出的甘露,自家庄上产的,送进府来供爷们尝尝。冬天喝秋茶,新鲜养胃。王妃娘娘安排了,富顺、太平、石泉、内江、庆符、德阳,几个郡王府都有,捡上好的送去了几百斤。听小的们说,今年茶山大旱,缺了雨水,连山上那口从不干涸的古井(注一)都见了底。庄上管事督促着庄丁从山下挑水浇树,这才好容易保住了今年的收成。小的们还说,今年成都、邛州、雅州和嘉州的茶还好,叙府、泸州那一片的茶先是天旱,然后又过贼,一年的收成损失大半。收成少了,市价就贵,如今松潘、打箭炉(注二)那边的茶马市行情好得很。小的们说,如果爷们说好,明年叫庄上再送些来……”

    千万别忘了,严嵩坑爹搞事的儿子严世藩搞了个大明富豪榜,第一名便是蜀王府!所以他羡慕嫉妒恨道:天下之富,莫如蜀藩!而自己,就是大明首富的少东家!

    搞清了自个的家情,也就相当于搞清了几分之一的省情,也才有制定当前和未来一切政策措施的依据和出发点!朱平槿不动声色暗自琢磨。

    “蒙顶山世子爷还没去过吧?王妃娘娘早些年派奴婢去过一次,山上还有茶神陆羽的庙。这庙据说常年香火不断,周遭的茶农都信得很。这天下制茶,就从蒙顶山开始。蜀地之茶,天下第一;蒙顶山之茶,又是蜀地第一。据说宋时,这蒙顶山每年可收茶叶一两百万石……”曹三保觉得主子心情好些了,自己有义务继续保持,所以放开话匣子,自告奋勇地为朱平槿介绍起蒙顶山周边的名胜和好处来。

    茶!产茶的蒙顶山!一团火焰在朱平槿的脑海中炸开。

    曹三保滔滔不绝,朱平槿很配合地时不时点点头,这让曹三保紧绷的神经放松了。于是朱平槿不经意插了话头,问起了从蒙顶山到雅州的大路。

    突如其来的问题让曹三保愣了一下。不过随后他便答道,他原是奉王爷之旨意巡查王庄,去得最远的庄子离雅州还有二三十里路,没去过雅州城。一路上还是好走的,不过他记得过了邛州,路就变得有宽有窄,窄的地方两车相错都难,路面也不平,坑坑洼洼的。山上偶尔还滚石头……

    在曹三保回答问题时,朱平槿注意观察了他的语气和神态。

    “没说假话,值得信任。诸事上心,记忆力好,叙事条理清晰。缺点是气场不足,镇不住手下人。”朱平槿初步下了一个结论,“所以他可以信任,但他的手下人不一定也可以信任。”

    这条路必须派人精确勘察!朱平槿想,这是自己的退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