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吸取精气的女鬼-《磨刀》
第(2/3)页
韩远听罢,大惊失色,心道自己当真是倒霉透顶,对前世所做之事一无所知,却偏要背负前世罪孽,忙问道人可有破解之法。
道人说道:“那虺蛇因怨恨而存在于世间,怨恨尚在,虺蛇便不会死去,你脚腕上的咬痕也就不会消失,那虺蛇的怨恨任谁都无法强行消除,若想获救,解铃还须系铃人,只要你能化解了虺蛇的怨念,身上的病自会消失。”
韩远听后,显得很是为难,说自己又不知前世做下了什么恶事,又怎能化解虺蛇的怨念?
道人想了想,说道:“距此地向南五百里,有座蓬山,山上有座道观,名为三生观,观中有一井,名为三生井,那井中可显现出人前三
生所做之事,观主很是心善,你向他言明来意,他定会许你观井。”
韩远向道人稽首道谢,而后吩咐家仆备好马车,向蓬山行去。
来到蓬山脚下时,已是第二日了,寻到一本地人,给了两钱银子,让其带路,来到三生观前,扣门后不久,从里面走出一老道,鹤发童颜,仙风道骨,韩远忙走上前,作揖向老道讲明来意,老道将韩远主仆两人请进观中,来到一井前。
“这便是那三生井了,凝视井中之水,便可依次重现前三世发生的重要之事。”老道说道。
韩远向老道道谢,而后将头探入井中,望向井水,井水莫名泛起涟漪,模模糊糊显出一人影,人影慢慢变得清晰,看衣着似乎是一书生,那书生躺在床上,哀嚎不断,全身溃烂,脚腕上尤为严重,已是露出森森白骨,过了没多久,那书生便一命呜呼了。
此为自己前一世吧,韩远心道,再观那井中,画面一转,又显出一人影来,这次是一乞丐,如同先前那书生一般,亦是因全身溃烂而死。
画面再转,这次是一衣着华丽的富家公子,看其穿着,似是前朝之人,那公子为非作歹,无恶不作,井中所现皆是其斑斑劣迹,看得韩远亦是咬牙切齿,这时画面转到一城隍庙中,天上下起了瓢泼大雨,那富家公子正与两名家仆在庙中避雨,这时进来一女子,也是来避雨的,虽衣着朴素,却难掩出尘之姿,长得明眸皓齿,很是貌美,那富家公子顿时起了色心,轻薄女子,女子不从,殊死反抗,却哪能敌得过一主两仆三人之力,惨被玷污。
完事后,为防那女子报官,富家公子又一不做二不休,将那女子用石头打死,让家仆将那女子脚上坠上石头,抛入城隍庙旁的一口井中,之后冒雨离开了,过了没多久,那井中爬上来一条黑蛇,目露寒光,朝富家公子离去的方位爬去。
富家公子没过多久脚腕便被蛇咬,全身溃烂而亡。
看到此处,韩远方才明白,自己前世做下了何等丧尽天良之事,自己所做之恶,所犯之罪孽,万死难赎,自己虽已转世,却难辞其咎,韩远对那女子愧疚不已。
韩远根据井中所显现景象的一些蛛丝马迹,得知自己为富家公子那世时所在地为千里外的雍州,韩远即刻远赴雍州,又历经多日,方才寻到那城隍庙,因年代久远,城隍庙早已断了香火,破败不堪,城隍庙旁的那口井也早已干涸,韩远雇佣了几人挖井,挖了几个时辰,果真从井中挖出一具骸骨。
韩远将那骸骨安葬,在其坟前扣头谢罪,言道:“我前世有辱姑娘清白,害姑娘性命,所犯下的罪孽,百死莫赎,今以转世之身,向姑娘赔罪,若姑娘仍旧不肯释怀,恨意犹存
,我再来之时,自当在你坟前以死谢罪。”
言罢,韩远便起身离开了,至此后,韩远再未见到过那黑蛇,自己脚腕上的蛇咬痕也渐渐消失了,脚也慢慢好了起来。
通明神僧讲完这个故事,说道:“怨气可以化蛇,也可以化鬼。化为蛇那是比较低级的,只对凡俗之人有用。但是这女鬼,对修行之人,也是有很大危害的。公子若可以将他留在桃源仙境,老衲日夜诵经,超度她。”
谢宝树思索了一下:“大师,可否将她留在我身边?”
通明神僧愣了一下:“可以是可以,不过这样很危险。”
刚才通明神僧给谢宝树讲了这个故事,就是希望他不要意气用事。那个故事里,仅仅是怨气化作的一条蛇,便能缠着一个凡人到下辈子。这怨气化成的女鬼,一旦懂得修行,可是很厉害的。
实力再高强的修士,可能也会身死。
谢宝树却很坚持,再次将女鬼收入紫府中。
通明神僧知道他要干什么,说道:“浮躁的内心会极度暴躁,焦虑、恐慌、不满的心情就会占据整个大脑,当处于这种糟糕状态的时候,就极易失去控制,难免会危及到身边的人,所以人最难做到的就是控制自己的情绪。”
“这种负面情绪总结起来,就是怨气二字,也就是“贪嗔痴”中的嗔。佛宗认为对违背自己心愿的他人或他事物生起怨恨之情,会使众生身心产生热恼、不安等精神作用,因而佛宗把嗔看作是修行的大敌。”
谢宝树要是想将女鬼带在身边,他自身就不能有怨气。
因为自身一旦有怨气,就会加重女鬼的怨气,这样一来,更加厉害了。
如何化解心中的怨气呢?佛经上说要“看破,放下。”
看破什么?《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