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已经远远看见镇守在那里的黑压压的秦兵。 李弘是个优雅挺拔的年轻人,长着白皙的脸,五官清秀,身材不高但十分匀称。 常年随父亲在塞外骑马征战匈奴,练就了李弘精湛的骑术和过人的胆量。 他所带领的八千人全是机动轻骑兵。而秦军镇守在井陉关外的大部分是步兵和车兵。 当秦军发现李弘突击而来的时候,他们用最短的时间,匆忙列阵,将战车推到前方,弓箭手准备到位。 对于骑兵来说,飞弩羽箭是最危险的。但是冲锋中的骑兵没有选择,他们只得拿起盾牌,挡在面前。 一阵箭雨飞过和第二阵箭雨之间,总是会有间隙。这便是轻骑兵们冲锋的最佳时机。 李弘相信冲锋需要一鼓作气。所以,从开始冲锋起,他便带领他的队伍马不停蹄,迎着如雨一般的箭矢,直冲秦军的战阵。 骑兵冲入步兵方阵,其近战搏杀的优势便凸显出来。人高马大,从上而下,每一次砍击,每一次赵国弯刀的挥动都会带出鲜血和惨叫。 但是李弘战团的伤亡也是很重。因为当冲进步兵战阵的时候,秦军步兵的长戟如枪林一般,阻挡着向前飞奔的马匹。 很多战马和马上的兵士便是在这个时候被那长枪长戟,捅翻在马下。 很快,李弘便和秦军焦灼的战在了一起。秦国守军的几个将领全部杀过来,使用车轮战术围攻李弘。 他们有的在马上,有得用步战,一起不断向李弘发起攻击。 李弘的兵器也是一杆枪。他的枪术是李牧亲传。这枪术没什么响当当的名字,他自己叫做“李家枪”。 李弘把一杆枪使得飞转自如。和他战在一处的,一个是马上使长臂大刀的秦军老将,一个是步战使一对铁锤的秦军中年将领,还有一个也是骑马使一对双锏的秦军小将。 三个人对李弘轮番苦战,你进我退,我缠你打。李弘以一敌三,渐渐有些招架不住。 这一队人马冲进了秦兵大阵之后,激战掀起来的尘土,一里外便可望见。秦军后方动摇,立刻有探马向中军飞报。 中军指挥战车车后,重甲的李信捻了捻手中的缰绳。 第二日的两军搏杀更加白热化,也更残酷。战场上仍然是胜负难解难分的局面。 他在犹豫要不要请命,率领前军上去助阵。可是忽然,他听到大军远远的侧后方,也传来喊杀声。 李信一惊,猛的回头,而探马此时也到了指挥战车前,所报的军情竟然是赵军突袭井陉关。 他看向指挥战车上的王贲,只见虎背熊腰的主帅此时僵直着身躯,抠住战车边沿的手青筋暴露,用力到指甲都发白了。 对阵赵军前线的,是秦军左右翼两军。右军将领是蒙恬。此刻他策马而出,来到阵前,只身向赵军挑战。 右将亲自叫阵并不多见。但蒙恬这位小将锐气十足,竟压住所有各个将领,一马当先,冲到阵前。 蒙恬身形高大,宽肩阔背,劲腰长腿,骑在马上,凛然有大将之风。 只是看他端端正正一张脸,却生得一双大大的眼睛,目光纯澈,呼应微厚的双唇,给人以宽厚仁善之感。如不是脸上略带的几分稚气,谁能想到,他还是位不足二十的年轻小将。 蒙恬手持双刀安然立于马上。他这双刀青铜打造,看上去十分沉重,却有极薄而闪亮的刀刃,被阳光一照,霍霍然耀人双目。 穿着一身青色软甲的蒙恬,大声叫阵,声音洪亮醇厚,传出很远。 李牧刚要派遣将领前去接阵,旁边李落棠一拍马身,跃马而出说了句“父帅,让我来”,便不等李牧点头,已是打马飞驰,冲向阵前。 这边旁边的指挥战车上,此时多了一个人。这人便是素衣银袍的公子嘉。那公子嘉一清早送走了钦派特使一行,便快马加鞭赶到了大战前线。 此时公子嘉已经站在指挥战车上了。他看到李落棠前去迎战,心中一阵着急,回眼便望向身后。 在外人看来,那里空无一人,实际上却飘忽忽的站着两个鬼。 “赶紧喊小妹来。”公子嘉低声说道。他确信他的声音极低,旁边的人必是听不到。 王老师扬起骷髅头,对着谭大说:“还不快去。喊你师妹前来。” 谭大哼了一声,飘出去老远,说出的“得嘞”才传到公子嘉的耳边。 不多时,公子嘉看到风洛棠四人,风风火火地赶来了,旁边还跟着飘得不徐不疾的谭大。 “怎么回事儿?怎么回事儿?”风洛棠急吼吼问道。 公子嘉也不多话,抬起下巴往那阵前努努。几人还在云舟之上,自是看得清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