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星辰计划”与看不见的战场-《摸鱼女工,爆改公司MVP》


    第(2/3)页

    林薇如获至宝,赶紧记下。虽然又被骂了,但方向更清晰了!

    笔试那天,考场里坐满了来自各部门的精英,个个西装革履,气场自信。林薇深吸一口气,找到自己的位置,发现旁边坐着的赫然是另一个部门的明星员工,据说手握好几个专利。她顿时感到一阵心虚,但想起那些熬过的夜和赵得助的“秘籍”,又慢慢镇定下来。

    试卷发下来,题目果然又难又偏,不仅考深度,更考广度和对公司业务的深刻理解。林薇拼尽全力,很多题也是连蒙带猜。

    笔试结束后,她感觉自己像是被扒了一层皮,完全没底。只能安慰自己:“尽力了就好。”

    没想到几天后,她竟然收到了进入下一轮“团队模拟实战”的通知!她居然压线过了笔试!

    惊喜之余,是更大的压力。实战环节的难度和不确定性远高于笔试。

    实战当天,所有入围者被随机分成小组,抽取一个模拟的商业案例:为公司旗下某个面临增长瓶颈的老牌产品,设计一套全新的数字化转型和营销方案,并在三小时后向由高管扮演的“董事会”进行陈述。

    林薇的小组里,有来自市场部的伶牙俐齿的帅哥,有来自技术部门沉默但靠谱的工程师,还有一位来自财务部、对数字极其敏感的女孩。每个人都很优秀,但也因此,谁都有一套自己的想法。

    最初的讨论几乎陷入僵局。市场部帅哥想搞大手笔烧钱的社交媒体轰炸,技术男执着于开发酷炫但用户可能不需要的新功能,财务女孩则不停地计算ROI(投资回报率),否决每一个需要花钱的提案。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效率低下。林薇在一旁听着,内心焦急万分。【这样下去肯定完蛋!】

    她想起在A组做会议纪要时学到的——抓重点、促决策、明确责任人。她想起赵得助说的——别盯着表面,要看深层痛点。她甚至想起了李总监——虽然他严厉,但极其注重方案的落地性和逻辑性。

    她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打断了争论:“各位,我们能先回到案例本身吗?这个产品的核心用户到底是哪群人?他们现在最大的抱怨是什么?我们是不是先定义清楚‘问题’,再想‘解决方案’?”

    她声音不大,但语气清晰冷静。争论的几人停了下来,看向她这个来自“名不见经传”的B组、看起来最没经验的组员。

    林薇趁热打铁,拿起白板笔:“不如我们先罗列一下所有已知信息和限制条件?技术大哥,你觉得实现难度最低、效果最直接的技术升级是什么?财务姐姐,我们的预算天花板大概是多少?市场帅哥,如果我们聚焦一个核心用户群,你觉得哪个渠道投放最精准?”

    她没有直接提出方案,而是试图用问题引导大家聚焦,搭建一个共同的讨论框架。她的细心和逻辑性此刻发挥了作用,一点点地把散乱的思路归拢起来。

    渐渐地,讨论回到了正轨。她负责记录、梳理、时不时提出一个被忽略的细节问题(比如:“这个功能点,35岁以上的用户真的会用吗?”)。她不像市场男那样光芒四射,也不像技术男那样专业深奥,但她像粘合剂和润滑剂,让整个小组的机器终于开始高效运转起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