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同时,因朱棣的旨意,杨荣官拜资政大夫,兼任文华阁学士! 此旨昭告天下! 江淮文人受此激励,罢考之事也逐渐消停,新朝总算步入了正轨当中! 这一天傍晚,九皇子寝宫,后院。 朱焓在田地里,一步一步,仔细弯腰查看。 不一会儿,婷儿抱着个巨大的麦穗,欢喜呈上, “殿下,您看!这一株长得那么大了!沉甸甸的!” 那麦穗足足有半人高!上面穗粒饱满无比! 朱焓捧过,在手里掂量几下,满意的点了点头, “不错,这才刚好十日时间,第六批就已经全部长熟了!” “照此看来,接下来第七批应该也快了!” “对了,咱们已经收了多少斤了?” “回殿下,刚好两千斤整!为了收麦子,宫里数十个太监都调过来了!” “而且您这肥料也太厉害了!出了那么多粮食,可种子才消耗不到百分之一!” “嗯,这下我就可以完美的跟父皇交差了。” 朱焓若有所思道。 然而婷儿却露出了担心的神情, “殿下,婷儿虽然不懂军事,但大军出行所需的粮食,恐怕好几万都不够。” “咱们这五千斤确实不少,可是要供给那么多人,还是差得远吧?” “呵呵,这我当然知道,所以我也没说靠我一个人供给!” “婷儿听不太懂。” 挠了挠头,婷儿的表情满是疑惑。 朱焓解释道, “其实,我这几天的目的并不是在种粮食,而是在测验土质?” “测验土质?” “不错,婷儿,你觉得这块地的土质怎么样?” 朱焓抬手指了指。 这块地本就是婷儿派人开垦的,具体情况她也早就说过,当下不假思索, “殿下,咱宫里的土质其实很差的,比不了田野百姓家。” “这就对了!” “对了?” “嗯!你想啊,在这种地上,几天时间就能种出那么多粮食!” “那如果每一个士兵,身上都带一点种子,再带一点我特制的肥料,然后?” “殿下!我懂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