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那彼时你想要多少人才,他招招手或是书信一封,就能为你招来多少人才,充实青州郡县,可谓绰绰有余!” ………… 话音刚落。 曹昂眼睛顿时“腾”的亮起。 脸上闪过一丝兴奋的神采。 孔融也算是有几分德行操守的人了,不可能胡言乱语夸大一气,他既然这么说,肯定是有几分依据的。 想到这里。 曹昂当即拱手追问道:“是何许人也,这般神通广大,想来也是天下声名不菲之辈,还望先生赐教!” 孔融脸上露出神秘的笑容。 并没有立即揭晓答案。 而是领着曹昂,快步来到书房的主案前,随后从桌上抽出一幅地图,平铺着摊开在曹昂眼前。 “子脩可知康成公否?” 曹昂先是一滞,思维一闪而过,而后又飞快的点了点头。 “您说的可是名满天下,声动四方,注百家之学说,所擅所学博如烟海,有学究天人之称的郑康成?” 见曹昂知道此人。 孔融满意的微微颔首。 接着一手点在地图上,位于北海国境内的高密县,随即向曹昂解释道。 “康成公享誉四海,毕生都在钻研学问,其门下弟子不计其数,经其教导而出的人才更是数不胜数。” “如今他便隐居在高密县之中,每日里著书立说,研习各家经典,不问世事,不好名利。” “若是子脩能够亲往高密县,无需做的太多,只要能够让康成公松口,为你召来一批弟子。” “这些学生便是在千里万里,大部分也都会返回青州的,到时候青州无才士的窘境,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 听着孔融畅谈前景。 曹昂并没有露出如之前那般,听到答案时的兴奋和喜悦之情。 盖因这个答案背后所代表的主人,其难度实在是有些太高了。 所谓郑康成者,就是郑玄。 这位可是正儿八经的顶级大儒,说他名动四海,享誉天下,这可没有半点夸张,描述的非常贴切。 首先,郑玄此人和卢植乃是师兄弟,二人曾一同拜入大儒马融门下学习,而且各自学有所成。 以卢植如今的身份和地位,郑玄能够与其等同,由此便可知这位康成公的地位,也是绝对不差的。 除此之外。 郑玄在拜师马融之前,还先后在好几位大佬门下学习过,而且研究的方向还不一样,也都学有所成。 包括古文经义,谶纬之学,乃至于数理之术,甚至连天文气象,这些郑玄都极其擅长。 是当之无愧的集百家所长,全面发展,全面精通的多边形大佬。 后世对这位大佬有极高的评价。 认为郑玄毕生致力于注释儒家经典,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兼而用之,博采众长,其整理的古代文化遗产,让经学在他这里进入了小统一时代。 唐宋等朝都对其有极高的赞誉,尊其为先师,配享孔庙,由此便可知郑玄此人的地位和实力。 …… 所以孔融说的并不假。 只要能够说动这位大佬,都不需要将其招揽到自己麾下,只要郑玄愿意出面,哪怕只是写几封书信。 都足够解决曹昂遇见的问题了。 毕竟其门下学生弟子不计其数,同一时间段同时存在数千人,那都是常规情况,更别说已出师或者半道毕业的。 即便除去那些联络不上,或者学识一般,只做挂名,以及残老病死之辈,为曹昂找来个二三百人。 那都是谈笑之间。 更别说眼下曹昂头一批,并没有这么大的人才缺口,能有几十个都够了。 但问题也就出在这里。 回报高意味着难度大。 想要说服这位,那困难程度简直比山还要高,甚至曹昂觉得自己除非动用武力威胁,否则没办法让郑玄配合。 毕竟史书上记载的清楚明白。 郑玄郑康成淡泊名利,不喜任何功名利禄之事,这可不是为了凸显他的清流名声,而故意写上去的。 郑玄是确确实实的淡泊名利! 人家压根就不爱做官,甚至连汉灵帝,几次三番的请他前往洛阳当官,郑玄都是理都不带理一下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