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曹昂当即便对张辽说道:“黄巾贼专干劫掠之事,能和他们交战的,想必是为了保卫家乡,而自发招募并组建的地方势力。” “此地既然是豫州境内,那我这堂堂的豫州牧,自然有保境安民,守土一方的职责。” “这些人合该当救!” 声明了一番大义后。 曹昂对张辽下达了命令。 “文远,你赶紧吩咐下去,让将士们动作都快些,抓紧生火做饭,做好饭之后抓紧时间吃。” “等吃完了,你立马带人往东北方向推进,率大军包过去,直径截断黄巾贼的后路,让他们无处可逃。” “我带曹纯先领骑兵过去,看看具体形势如何,若是当真情况危急,便以骑兵冲锋陷阵而解围。” 依照满负步兵的速度。 走完二十里地,基本上大半天都过去了,只有骑兵能来去如风,短时间内穿梭两地。 而对于曹昂的安排。 张辽并未有所异议。 毕竟以两千多精锐骑兵,冲击不足万人的流民方阵,那完全就是一场一边倒的碾压,不存在任何可能的危险。 “末将领命!” ………… 草草的啃了几口干粮后。 曹昂就带着曹纯以及典韦,并同着两千余精锐骑兵,一路向着探马所指明的方向赶去。 二十里地对于骑兵来说属于短程。 因此可以保持着最高速度行进。 两地之间的路程一晃而过,曹昂等人很快就抵达了此前所提到的事发点。 见到了所谓的两军交战。 此刻在交战地点周边的一处小高坡上,曹昂正凭借着他那极为惊人的视力,听着耳畔传来的战鼓声及喊杀声,以高俯低,将下方的情况尽收入眼底。 的确是一多一少两支部队在混战。 人数众多,足有近万人的那支队伍,看起来声势不小,只不过不论是从士兵的精神面貌,还是身着的衣甲,手持的兵器等各方面。 都足以看出,这是一支杂牌到不能再杂牌的部队。 而这支军队最显著的特征。 就是军中将士或在额头,或在手臂上,绑了一条土黄色的麻布,他们的身份已昭然若揭。 正是流窜于天下各地的黄巾贼! …… 当然。 黄巾贼的军队素质很差。 他们的对手也强不到哪儿去。 约摸三四千人。 多数都是身穿麻布衣服,手中拿着竹制武器,仅有极少一部分人能够穿得起盔甲,拿得上铁制兵器。 曹昂一眼扫过,便知道这些人,也只不过是一群庄户汉子,平日里主业还是耕作种田,只是有敌人来犯时,才拿起武器化作乡兵。 双方的军队素质相差不大。 地方乡兵能够凭借着远少于敌人的兵力,坚持这么长的时间,全赖他们在原地修建了大量的防御工事。 土墙土堡,以及壕沟陷阱。 靠着这些防御工事,躲在其中发动防守反击,才是拖延至今的根本原因。 不过在曹昂看来。 守军一方已坚持不了多久了。 从绝大多数土堡土墙后面,都停止发射箭矢,便可知他们的箭枝用完了。 倘若自己不率骑兵赶来支援的话。 恐怕再过最多半个时辰。 地方乡兵必败。 …… 不过正当他打算下令骑兵冲锋,让将士们即刻冲垮黄巾贼阵型时。 曹昂的眼神突然一凝。 他看见了从土墙背后,有一道身影,牵着一头牛快步而出。 这是一名极其壮硕的男子! 脑袋上缠着巾帻,身上穿着一袭简易的盔甲,手中拿着一柄大长刀,面容看起来颇为粗犷,略带几分黝黑。 但真正引人注目的。 是这名男子浑身上下,满是膨胀起来的肌肉,双臂之间鼓鼓囊囊,双腿更是粗壮有力。 身形高大,膀大腰圆,浑身上下散发着凶煞之气,如同一只猛兽一般。 即便相隔如此之远,曹昂也依旧能从这名男子身上,感受到极强的压迫力,但这也让他眼睛顿时亮起。 或许守军能坚持这么长的时间。 不仅仅归功于防御工事,还要得益于他们这一方,有眼前这人的存在! …… “阿典,你来看看那人!” 听到曹昂呼唤的典韦,当即从侧后方走上前来,顺着曹昂手指的方向,眯起眼睛使劲往那边瞅。 足有半晌过后。 典韦才揉了揉眼睛,然后对曹昂拱手说道:“属下看的不是很真切,但这人应该是个力量极强的汉子。” “光看他这副体型,以及牵牛时候的动作,便知道他即使是弱,也绝不会弱于属下多少。” 典韦是力量这一块的行家。 放眼天下,已经很难找得出,比典韦更懂什么叫体型和巨力的人了。 因此在得到他的认可之后。 曹昂越发确定,战场中那名壮汉,又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力量型猛将! 再结合谯县这个地点。 以及抵御黄巾军这个场面。 曹昂心中隐隐有个猜测。 这壮汉该不会就是传闻中的许褚许仲康吧? 毕竟许褚就是谯县人,而且有史料记载,他的确是招募聚敛了一批青壮好手,连同宗族保卫地方。 曾经抵御过葛陂贼的进犯。 以上种种信息都对得上。 曹昂觉得可能性很高。 …… 所谓许褚者。 就是那个行军作战勇猛无比,父亲曹操的第二任贴身保镖,对老曹忠心耿耿,还能裸衣斗马超的虎痴许褚! 又强悍又忠心。 这样的人,曹昂是相当欣赏的。 倘若能将其招揽到自己麾下,那么就又多了一员可用,且可信的大将,曹昂对此自然相当乐意。 无论是用作战场冲锋的猛将,还是留在自己身边随时听用,都足以人尽其才,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其实两年前曹昂来谯县这边时。 就专程打听过许褚。 只不过彼时不知许褚是人不在谯县,还是当时并未闯出名声,曹昂多番打听之下,也没有收集到相关信息。 而当时曹昂忙着劝说自己的祖父曹嵩,令其跟随自己一道前往兖州。 而在祖父答应之后。 又需要携家带口,领着一众宗族人员,旷日持久的北上,期间日程安排的相当紧凑,也抽不出多余的时间。 因此在打听了一阵未果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