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魏郡西部。 涉国县以东三十里处。 张辽此刻正率大军于此处驻扎,准备安营过夜,待明日一早便赶往涉国。 涉国县地处两州交界处。 同时也是魏郡极西部最大的城镇。 虽然相比于邺城这样的大城而言,远远称不上繁华,但最起码比毛城这种小规模城镇,要来的城高墙深。 依据这样的大城来进行防守。 对于守军一方而言,颇占便利。 同时眭固等人所率领的小黑山贼,越过两州边界之后,首要进犯的目标,肯定是储备了大量资源的中大规模城镇,而不是去穷乡僻壤搜刮。 张辽就是料定了这一点。 方才会率大军直奔此地。 必须要抢在敌军到来之前,进入涉国县,并迅速执行坚壁清野的策略,在城池内外布置好大量的防御工事。 将地理优势转化为战争胜势。 正在张辽思索之际。 “唰”的一声。 伴随着营帘被掀开的声音,乐进和曹纯二人先后出现在张辽眼前,他们和张辽一样,同属于此次讨伐小黑山贼的领军将领。 “张将军,军中派出去的探马回来了,在清漳水以东一带,并无任何异样之处,涉国县依旧防守严密。” “只不过在越过了清漳水之后,我军将士便发现了零星的黑山贼探子,想来他们的军队应该也到了左近了。” …… 听着左右二人的言语。 张辽不由心中一惊。 顾不得那么多虚礼,在对二人拱手并相邀之后,便眉头紧皱的说道。 “这伙贼人来的好快!” “我原以为,还能留给我们三日时间,用以做好战前准备,却不料敌人到的比我料想的还要更早些。” “既然在清漳水西侧,发现了他们的探子,那证明最多一到两日时间,敌军主力便会在河水西岸集结。” “几乎相当于我们前脚入城,后脚他们便可开始准备渡河了。” 对于张辽所言说的情况。 乐进和曹纯自然心知肚明。 不过也仅此而已了。 要说因为敌人来的快,到的早,就产生什么惊慌失措的情绪,那是全然不至于的。 毕竟地利、人和都在他们这边。 只需要对付这一路敌人的话,那着实没什么太大的难度可言。 就把他们当做青州黄巾来打即可。 不过正自想着的时候。 乐进和曹纯二人的耳边,却陡然传来了张辽沉着稳重的声音。 “文谦,子和,倘若此战我军不进城,而是重兵屯驻于清漳水东岸,扼守住敌人渡河的道口,不知可行否?” …… 二人闻言,先是一愣。 接着各自有些惊讶。 他们二人,要么就是久经沙场历练,经验丰富之辈,要么就是能带着一帮乡勇好手,擒抓黄巾渠帅的猛人。 因此在略微思索过张辽这番话之后,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文远之意,是打算堵住敌军渡河的路线,抢在他们前头扼守住河道,一旦他们胆敢渡,我军便半渡而击?” “正是如此!” 张辽重重的点了点。 而在得到张辽肯定的回答后。 乐进的眼眸不由闪烁了一阵。 接着有些迟疑的说道:“半渡而击,这个法子好是好,可是舍弃涉国县城墙的便利而不用,反倒以河水取而代之,这是否有些舍近求远了?” 乐进言语说的直白。 但张辽却不以为意。 说起来,这乐文谦还是他当初引荐给曹昂的,因此在曹昂麾下几员大将之中,他和乐进的关系算是比较亲近的。 因此也知道乐进的性格。 其实是个非常莽的人,之所以如今表现的有些保守,纯粹是因为敌军兵力过多,己方可用之人太少。 况且舍弃城池不用,这本身也不符合一贯打流民的打法。 故而乐进才会提出质疑。 …… “舍弃城高墙深而不用,这的确是一记险招,只不过眼下形势紧急,为了速战速决,也是不得不用此险招。” 张辽非常耐心的对左右二人解释。 用手指着摊开在桌案上的地图。 而后将缘由娓娓道来。 “我在临行之前,将军曾有过一番重托,让我无论如何速战速决,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将这股黑山贼击溃。” “只有这样,才能予以其余各方来犯之敌,以最大的震慑,让他们不敢再轻举妄动,甚至主动退却。” “倘若依照传统的打法,我军依据涉国县城来进行防守,那固然是稳妥至极,但战场的主动权却掌握在敌军手中,想要速战速决,几无可能!” 说到这里。 张辽深吸了一口气。 而后在漳水的位置重重的点了点。 “倘若我军在河水东岸搭建阵地,那么何时开战,何时避战,主动权就尽在我军掌握,节奏无疑会加快许多。” “两相比较之下,打一场攻守城之战,稳而微伤,但旷日持久,少说也得坚守个七八日,甚至十余日才能见得了分晓。” “反之,如果寻找机会半渡而击,一旦被我们抓住了时机,重现当初公孙伯圭在东光界打出的辉煌战绩,那么只需短短二三日,便可结束这一仗!” …… 言至此处。 乐进和曹纯二人,方才明白张辽真正的意思,并不是冒进冒失,而是想要实现曹昂将军对他们的叮嘱。 那就是想办法尽快结束战争。 作为一个本身就打法刚猛,喜欢狂徒猛进的猛将,乐进之前能压着性子,对张辽进行规劝,已经算是很难得了。 如今知晓张辽有这样的考虑。 那还有啥顾忌的? 当即便对张辽拱手说道:“既然如此,那便依张将军所言,在下赞同于漳水东岸屯兵结阵!” 张辽闻言,面上露出几分笑容。 随即将目光转向一旁的曹纯。 只是和乐进那般果决不同,曹纯此刻却表现的有些许犹豫。 思衬再三之后。 曹纯才对张辽拱手言道:“张将军,屯兵于河岸边,这自然是把战场的主动权握在了手里。” “只是如今敌军有十余万人,而我军即便再怎么精锐,也只有不到一万五千人,如此悬殊的差距,在城外正面对战,所冒风险,不可谓不大啊!” “我军眼下的确需要速战速决,但根据将军他的布置,其余诸如张燕等各方,将军早已有了应对之策,留给我军的时间算不上充裕,但也绝不紧张。” “如果只一味求快,却反倒因此而损兵折将的话,其实有违将军的本意,反不如稳扎稳打,来的更为妥当!” …… 曹纯之所以在张辽讲明目的之后,依旧坚持这样的看法。 并不是说他水平不行,看不穿战场上的形势,又或者胆小不敢打主动。 完全是因为他是曹家人! 在曹纯看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