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只不过昨天夜里,考虑到公孙瓒性格未明,不知道他究竟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而且此前从来没打过交道,贸然上门,说不定会适得其反。 因此选择搁置此事。 没想到也算阴差阳错,避免了一桩乌龙事件的诞生。 眼下看公孙瓒这样的表现,那可以料想到的是,如果曹昂昨天夜里去找了这家伙。 大概率会失败,这还是其次。 最重要的是,很有可能公孙瓒今日,会把这件事当做笑料讲出来,不仅嘲讽了曹昂,还能够落落袁绍的面子。 等到那个时候。 局面可就难看了。 不仅面子上保不住,就连袁绍恐怕也得和曹昂翻脸。 在心下暗自庆幸的同时。 曹昂又凝视了公孙瓒一眼,接着略微摇头,心中感慨。 “伯圭啊伯圭,看来你注定只能当个反派,被咱给一脚踢开了!” …… 在经历了短暂的尴尬之后。 台上的韩馥也反应了过来。 当即甩了甩袍袖,接着冷哼一声。 猛地瞪了公孙瓒一眼,对着咬牙切齿,无比硬气的怒斥道。 “我乃是上受朝廷任命的冀州牧,得天子印信,朝廷许可,牧守冀州一州之地,这个位置我有何坐不得的?” “反倒是你公孙瓒,不过一介外州将领,既非太守,亦非州牧,更是在冀州境内没有担任过一官半职。” “你说我凭什么坐这儿,那我反倒要问问你,你又凭什么出现在此地,你以什么身份来参与冀州之事的?” “上无朝廷之命,下无苍生之请,我能文书一封邀你前来,已经是给足了你脸面,你还想做些什么?!” 针尖对麦芒。 韩馥是寸步不让。 同样用尖锐的言语,怼的公孙瓒半晌说不出话来。 主要有些东西摊开来说,的确是公孙瓒不占理,他非得和韩馥吵架,搞骂战的话,真不见得能骂的赢。 而韩文节也是难得霸气一次。 之所以如此硬气万分。 那还得归功于曹昂。 若非曹昂坐在下面给他撑场面,无形中给足了韩馥底气,那他是绝然不会和兵强马壮的公孙瓒,这样对着来的。 …… 袁绍和曹昂,一时之间也并未言语,只是静静的观望着局势。 有韩馥来充当急先锋,替他们俩冲锋陷阵,用言语怼的公孙瓒下不来台,那他们自然是乐见其成。 最好是光凭韩馥的嘴巴,就让公孙瓒接不住话茬。 这样己方就能占据优势了。 想的自是不错。 只不过公孙瓒的表现,并未如众人之意,他在被韩馥言语挤兑了几句后。 虽然从面上能够看得出来,很有不虞之色,但归根结底还是颇具沉稳的,最起码没有愤怒到溢于言表。 “啪!” 公孙瓒将手中的酒爵,往桌案上重重一拍,发出一记刺耳的响声。 接着在目光扫过袁绍和曹昂之后,语气沉重如山的冷笑道。 “哪来的朝廷任命,天子印信,你这所谓的冀州牧,不过是董贼那篡权之辈,假借天子之手发出的伪诏罢了。” “既然是董贼的伪诏,那就理应是无效的任命,我公孙瓒乃是汉之忠良,又岂能认同如此无理的任命?” “如今率兵进入冀州,正是为了肃清乱党,拨乱反正,汝可知之?!” …… 韩馥还没急。 袁绍先急了。 公孙瓒认为韩馥的冀州牧官职,乃是由董卓假借朝廷的名义任命的。 既然作为汉室忠臣,那就应该与贼人不两立,对于贼人给出来的任命,也就应该将之归于无效化。 可是有一点别忘了。 袁绍的渤海郡太守,本身也是董卓任命的,甚至曹昂父亲曹操的兖州牧,也同样出于董卓以天子名义做出来的手笔。 如果这样论起来。 那岂不是整个关东地区,有一大半的官员要因此而下马? 所以这个理论必须反驳! 袁绍当即干咳一声,同样将手中的物事放下,接着直言否决道。 “伯圭此言差矣!” “是否为汉之忠臣,与有没有接受董卓给出的任命,此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董贼当初假借朝廷的名义,发出的任命可谓海量,其中多数为德高望重,才学兼备之辈。” “若依照你这般说法,那这些德高望重之士,岂不都成了需要被肃清的乱党?” 说到这里。 袁绍稍微顿了顿。 接着又进一步举例阐述道:“当初关东群雄起兵讨伐董卓时,文节可是出了大力气的。” “倘若没有他,以冀州牧的身份调动粮草,那我等联军与董贼之间胜负如何,尚且是未可知之事!” “反观你公孙伯圭,嘴上说的是汉室忠良,当初联军讨伐董卓之时,却是没见着你半分影子!” “如此两相对比之下,究竟谁是汉室忠良,谁又是借机生事,恐怕已是不言自明了吧!” 公孙瓒顿时语塞。 …… 月票推荐票 ps.还在写,可能有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