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因此,继续扩大其规模,将眼下尚且不足两千人的骑兵团队,扩充到最少五千,甚至更多,就成了重中之重。 听见父亲对自己的赞扬。 曹昂轻笑着回应了一声。 “父亲,说起骑兵一事,您恐怕得尽快寻过一位骑兵统领了,待孩儿去东郡就任之时,曹纯将军我肯定也是要一并带走的。” 曹操浑不在意的摆了摆手。 “你要子和有用,那就尽管带走,为父还可以命你妙才叔父统帅骑兵。” “只是你已决定好了要去东郡就任吗,虽然朝廷命你为东郡太守,但你完全可以像妙才他们一样,只是遥领太守之职,继续留在昌邑帮助为父。” …… 曹操肯定是希望曹昂继续留在身边的,在他看来,儿子留在身边出谋划策,以及辅助他做一些决策。 所能发挥出来的作用,远远胜过治理好一个东郡。 只是曹昂却坚定的摇了摇头。 “父亲有所不知,在孩儿看来,东郡的重要性远胜东平国等地,因此妙才叔父可以遥领,我却必须亲自上任。” “东郡同时连接了冀州和河洛之地,只要能将这块地方牢牢掌握在手中,不论往北还是往西,一旦出现有任何变故,都能迅速做出策应。” “因此孩儿是必须走一遭的!” 曹昂对曹操的话也没讲全。 只说了小半个理由。 大半的原因,是他和韩馥所约定的核心地点,就是位于东郡以北的魏郡。 如果东郡不捏在手中。 那又如何与魏郡连成一片呢? 这可是关乎到大战略的核心地带,如果不亲自上任一趟,那很多事情,曹昂实在不放心。 …… 对于儿子的解释。 曹操自是点头表示知晓。 自从曹昂在洛阳城开始,一路展现出非凡的才能之后,对于他的诸多大小决定,曹操也就很少去进行干预了。 总归都是有原因的。 咱这好大儿也不是个胡来的人。 只是一想到曹昂刚才言语中,所提及的冀州,曹操便不由得敲了敲桌案,颇有些郑重其事的问道。 “儿啊,冀州此刻有冀州牧韩馥,有你本初叔父,还有公孙瓒虎视眈眈,咱们横插一脚,不会深陷其中吗?” 听到父亲的担忧。 曹昂脸上露出几分笑容,非常轻松的应答道:“或许这深陷其中,正是孩儿所需要追求的目的呢?” “如果没有我们的插手,那冀州或许在乱上一阵后,最终会决出一个胜者,掌握整个冀州之地。” “可反之,孩儿率兵进入冀州,就足以尽可能地使冀州,维持在一个混乱的程度,没有任何一方是胜者。” “这不就给咱们自家,留下了充裕的时间吗?” 曹操闭目冥想了一阵。 随即缓缓点头。 兖州和冀州靠的太近了,偏偏兖州在地盘,人口以及资源等方面,都远不如冀州,因此只有一个混乱的邻居,才是对曹家最具好处的局面! …… “还有一事,待到咱们需要率兵进入冀州时,由谁带队比较妥当?” 其实这算是多此一问了。 出兵北上又不是打野怪,不是去剿灭一个山贼土匪。 而是需要和袁绍联手对付公孙瓒。 那最起码就得有一个,能够和袁绍这样的大佬说得上话的,等同资格的人物,带队前往才行。 而曹家有此资格的人只有两个。 曹操需要坐镇兖州。 那不就只有曹昂能去吗? 因此曹昂用手指了指自己。 见此情形。 曹操脸上不由露出了些许担忧的神色,右手下意识的,在桌案上写出了公孙二字。 “昂儿,那公孙瓒可是天下名将,之前东光界一战的辉煌战绩,你也是知之甚详的。” “彼时率兵北上,与其交战,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 曹昂并不是自大自满之人。 但眼下诸事多说无益。 只需给曹操强大的信心即可。 因此曹昂毫不犹豫的重重点头。 “父亲放心,您只管在兖州等我的好消息即可,公孙伯圭虽然厉害,但我曹昂也绝非易于之辈。” “他的骑兵就是再厉害,我也有的是办法,能够将之大破!” 曹操闻言不由笑了笑。 他就喜欢儿子这般自信的模样。 挥洒自如,不羁一物。 …… 正当父子二人言笑之计。 屋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随后便听见有人在门外急声大喊。 “曹将军,从定陶县送来的急信,家里好像出事儿了!” 曹昂豁然起身! …… 月票推荐票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