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窝囊废-《锦衣卿相》
            
            
            
                
    第(2/3)页
    如此,百姓还是深深担忧。
    “开荒?我们这地儿能种什么?”
    “是啊,费尽心思挖出一亩地来,年产还不够一个人吃。”
    “最主要是上税,”有人道,“还没有收成,就得给朝廷上税,何必费那力气?”
    对此,苏希锦一一解释,“我爹原是司农少卿,春秋稻便是我爹研究出来的。有他在,大家不用担心种植作物问题。”
    “至于大家担心的税费,朝廷有明文规定,三年起科,五年才收全税。大家尽管放心。”
    工具、作物和税费解决,老百姓信心百倍,热情空前高涨。个个夸赞苏希锦是好官,埋头投入到开荒之中。
    开多少,就有多少就属于他们自己。
    眼见着苏希锦威望提升,乌衣教坐不住了。
    这惠州城从来是他们的地盘,惠州的地就是乌衣教的地,由得她一个通判说了算?
    遂一个个心里打起了主意。
    苏希锦最近审理开荒纠纷的案子越来越多。百姓为争抢一块荒地大打出手。
    这日一群百姓来衙门状告吴起德,说他圈了很大一片地,自己不开荒,又不允许别人开,空占了许多天。
    而与之类似的人还有许多。
    “荒地乃无主之地,虽说谁先占便是谁的。然占着不开,是浪费公众资源。人有多大能力,就开多少地。”她下令,“本官给你三天时间,三日后若你开不完所占之地,每亩罚十板。若现在愿将地让出来,便恕你无罪。”
    吴起德大骇,连忙告罪,将地出让。
    其他有圈地行为之人,皆放弃土地,不敢再犯。
    有了这事,苏希锦的威望在民间空前高涨。许多人在面临乌衣教时,甚至愿意来衙门申冤。
    与之对应的是,乌衣教威慑下降。
    对此各位参军忧心如焚,纷纷往二爷府上跑。
    “开荒?”蒋二爷冷笑,“他们有钱开荒吗?”
    参军不解,就听他道,“大家原本都靠捕鱼打猎为生,现在人都跑去种地去了,谁赚钱养家?”
    众人恍然大悟,生计断了,人还会开荒吗?
    奚参军道,“我这就让下人办事。”
    “谁让你去的?用得着吗?”谁知二爷竟然阻止,大方说道:“让他们开,反正最后还不是我们的。”
    这话说得没头没脑,几人自然不明白。
    二爷大骂几人蠢脑筋,“他们没钱吃饭,我们给他们借。他们若想雇工,我们也给他们借。”
    “还不起怎么办?”邹参军担忧。
    二爷莫不是受了苏大人气,脑袋糊涂了?
    “自然不是白借,”二爷奸笑,“让他们用三年种的粮食还账。若到时收成不好,就让他们以地相抵。”
    谁还敢欠他们乌衣教的账不还?
    几位参军反应过来,纷纷夸他聪明。
    聪明得一点都不像他了。
    此主意自然不是二爷想的,而是老爷子吩咐。但不妨碍他装,“好处总不能让她苏希锦一个人占了。”
    与此同时苏希锦也发现了民间借贷问题,熟读史书的她深刻知道这样下去会出问题。
    她费心费力为百姓做事,到头来却为他人做嫁衣?
    是可忍孰不可忍。
    想了两天,想出两个办法,一是令乡兵加入开荒;二是政府借贷,其利益低于民间。
    两边打擂台,受益人只有百姓。
    断人财路,犹如谋人父母。蒋二爷气坏了,然没有了老爷子指点。凭他的脑筋,根本斗不过苏希锦。
    “二爷莫要生气,”户曹参军陆大人劝道,“还有不久便是龙诞日,她苏大人不可能躲在府里不出来。二爷不妨想个办法,令她以后都插手不了此事。”
    就如同当年吓唬范知州一样。
    蒋二爷摸了摸脑袋,深觉此法可行。
    转眼到了五月,岭南有个节日叫龙诞日。
    每到这日,官府、百姓齐齐出动,纷纷祭祀,场面十分隆重。
    便是苟如范知州,也不得不从府中跑出来,主持大典。
    “苏大人是第一次参加龙诞日吧?”热闹中,范大人问。
    鞭炮轰鸣,人声鼎沸,惠州许多百姓都走了出来。
    男男女女,穿着奇异,波光流转,暗生情愫。
    “确实第一次,”苏希锦笑着回应,“看场景,与以前在夔州参加的龙舟节一致。”
    “苏大人是夔州人士?”他仿佛很吃惊,“我府上有个小妾便是夔州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