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 答案就出来了-《做旧师》
            
            
            
                
    第(2/3)页
    所以这也是鉴定瓷器的一个重要依据。
    但是,那为什么仿古瓷的人不用柴窑要用气窑呢?
    因为柴窑不容易把控温度火候,出来的东西就非常具有不确定性。
    而古代的烧瓷工,尤其是官窑御窑的烧瓷工一干就是一辈子。
    他们在同一口窑用同一种木料烧火,一烧就是几十年,对火候温度的掌握是相对十分精确的,才能烧出流传至今的那些让人惊为天人的瓷器来。
    当然了,其实我们看到的每一件古瓷背后,其实也不知道是从几百几千件失败作品中选出来的。
    而回到现在,有几人能在同一口窑烧火烧上几十年呢?
    就算是我梅溪专业做旧的世族,很多东西也都是不停的烧不停的实验,几乎都是千里挑一才能出货的。
    所以,现代的匠人窑工对柴窑火候温度的掌控是远不能跟古代比的。
    也因此,大多做旧瓷器,都是用气窑,甚至电窑。
    气窑的好处就是能够精准的把控火候温度,烧出来的瓷器均匀而漂亮。
    比之古代的瓷器,说实话其实是要漂亮的多的。
    但是,如果是仿古,漂亮反倒是不好的。
    过头了。
    仿古要的是跟古代的东西一模一样,该歪的就要歪,该丑的就要丑。
    而这两青花放在一起一对比,就能发现,明永乐的青花釉面相对肥润,釉面之下青花如同水墨一般,有晕染发散。
    而清雍正的青花,明显就纹饰清晰利落了很多。
    而且,清雍正的青花看上去更亮,更白。
    整个瓶身的釉面非常的均匀整洁,用放大镜去看,也很难发现釉里的不均匀气泡。
    这,是典型的气窑烧瓷。
    如果排除气窑特点不说,其实这件清雍正青花无论是造型、瓷胎、釉面,亦或是色料画工等等,都是顶级的。
    但是气窑毕竟是气窑,优点突出的同时也是缺点的突出。
    不过,说实话,如果不是自己烧过窑制过瓷,或者跟我一样刚刚好,拿着一件柴窑瓷做对比。
    其实是没多少人能够单凭一眼就能看出气窑的破绽的。
    但是很遗憾,这件清雍正的青花缠枝莲辅首耳长颈莲口瓶是赝品。
    我放下这件青花,依旧不动声色,继续去看最后一件观音造像。
    我心想,难不成这件也是假的?
    我轻轻锦盒里拿起这件阿嵯耶观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