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袁弘义听出曾为波话里的意思。 他们俩对视了一眼。 曾为波先是恭敬的点了下头,然后在视线离开的时候将下巴扬了起来。 此时林凡还不知道,在贡院之内,一个刺史和一个县令正在暗中较劲,争着抢着想做他岳父。 “我听说有一位考生在 写策论如何可以强国时,论点和众人不同,是谢少师力保,才没有被判为不取。”一个地方官员说道。 “谢少师可不仅仅是让他上榜,而是解元。”一位姓贾的地方官员突然说道。 “解元?” 地方官们虽然也都和考官们有联系,但是大家都是单线联系,多少都会对考试知道一些,但是知道的多少,每个人就又不同了。 地方官员都围了过来。 “贾大人,把您知道的先和我们大家说说。” 那位姓贾的地方官员还是生平第一次受到荣州所有官员的关注,心中有一丝得意。 “我听说这名考生的试卷原本已经被程侍郎判为不取,可是谢少师以官职担保,将这份试卷不仅从不取的试卷中提了出来,还成为了第一名。” 其他官员们都露出了惊讶之色。 贾姓官员继续说道,“我还知道他的论点是什么。” 是什么? 什么? “始终坚持百姓至上。” 听到这句话,所有人都用不可置信的目光看着贾姓官员。 袁弘义微微挑挑眉。 这句话说的对也不对。 对是因为一个国家的基础组成部分就是百姓,百姓都能安居乐业了,这个国家就一定是强大而 富强的。 可是国家的主体是统治阶级,真正进行政策的设定和实施的是君王和满朝文武官员。 和满朝文武官员相比老百姓又能做什么呢?他们的作用微乎其微。 荣州地方官员们都根据这个观点在 心中作出了自己 的论证。 有人觉得有一定道理,有的则觉得这个观点是错的,毫无道理。 给了大家充足的思考时间,贾姓官员压低声音说道, “他还写了一句 不得了的话。” 他停顿片刻,等着所有人的注意力 都集中在他身上时,继续说道,“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众人皆惊。 载舟覆舟这是也要造反吗? 怪不得程枫直接判为不取。 荣州的地方官们也都是通过十年寒窗苦读,参加科举后才有机会入朝为官,每个人不说饱读诗书,但肯定对时事都有自己的见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