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 …… 风波骤起,来势汹汹。 一位颇具声望的大学历史学家公开发表长文,尖锐批评《女医明妃传》。 其观点视频迅速被转载至小破站,引发广泛讨论。批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首先,是对女主角历史原型的魔改。文中指出,剧中女主角谭允贤的历史原型是明代真实存在的女医谈允贤,但剧集对其生平进行了大量脱离史实的虚构和戏剧化改编。 例如,将一位史料记载中仅是普通家庭妇女、无子女且晚年凄凉的女性,塑造成与两位明朝皇帝(明英宗朱祁镇、明代宗朱祁钰) 有复杂感情纠葛的“大女主”,此举被斥为“为博眼球,罔顾基本史实”。 其次,是对历史人物,尤其是明英宗朱祁镇的形象塑造存在严重偏差。 文中痛心疾首地指出,剧中将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后被俘瓦剌的经历(史称“北狩”)描绘得如同“瓦剌留学”,甚至安排其“怒杀‘哈士奇’”等儿戏般的情节,是对历史的极大不尊重。 同时,剧中表现的宫庭权斗也被批评为“过于儿戏和离谱”,缺乏历史正剧应有的厚重与逻辑。 雪上加霜的是, 一位来自金陵中医药大学的教授也站出来发声,质疑剧中出现的某些医疗手段, 如“鸡粪治霍乱”、“疯狗脑子治破伤风”等,指出这些方法不仅缺乏严谨的科学依据,且在医学伦理上存在巨大争议,容易误导观众。 这些批评言辞犀利,逻辑清晰,且出自专业人士之口,迅速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和讨论热度。 对于《女医》剧集的粉丝,尤其是顾清、刘师师、霍剑华等人的忠实拥趸来说,这无疑是难以接受的。 她们的反应迅速分化为两派: 激进派粉丝怒不可遏,评论普遍充满火药味: “这只是一部电视剧!是艺术作品!为什么不能进行改编?非要跟历史一模一样吗?” “《西游记》《三国演义》也是改编的,你们怎么不去骂?” “分明就是欺软怕硬,蹭热度的‘砖家’快滚!!” “剧情有问题你骂编剧和导演啊!凭什么上升到演员身上?演员只是按剧本演!” “我只能说弟弟他们是被对家资本做局吗?之前那么多狗血雷剧没人管,怎么偏偏我们火了就闹这么大?” 而温和派粉丝普遍只有一句话:“一群博流量的狗东西!祝你们全家出门被车撞!!” 更有甚者,一些极端不理智的粉丝,已经开始试图寻找这些学者、教授的个人信息,扬言要“开盒”报复。 一时间, 相关新闻和视频的评论区几乎被粉丝们的各种辩解、怒骂和控评所攻占。 然而,今时不同往日。 随着话题热度持续发酵,牢牢占据热搜榜首, 大量的“纯路人”观众开始被吸引过来,并迅速加入了战团,形成了对粉丝言论的“反扑”: “笑死,魔改历史还有理了?拍得烂还不让骂?” “剧情看得我直犯恶心,就这还敢吹‘明制天花板’?专家骂得太对了!” “某些孝子丫鬟还有脸提四大名著?你家这剧要能有四大名著十分之一的质量和尊重原著的態度,谁会骂?” “剧情不对全是编剧的锅?合着你们家哥哥姐姐接戏之前不看剧本?是瞎子吗?有问题别接啊!” “支持下架!这种误导青少年的烂剧必须下架!!” “姐妹们,一起去总局官网投诉!!” 之前还能勉强控评、强词夺理的粉丝言论,在这股庞大的“路人”浪潮冲击下,瞬间被打得溃不成军, 只能缩回自己的“信息茧房”里,抱团取暖,徒留无能狂怒。 晚间时分, 几家敌对明星的粉丝群里却是一片欢腾快意。 她们互相通报着“战果”,言语间充满了幸灾乐祸和猖狂:“姐妹们继续努力! 加把劲!争取早点把这破剧举报到下架!” “顾狗的那些贱婢粉丝,之前不是天天吹她家主子在官方那里很有排面吗?呵呵!” “要是真能把他的剧给举报下架了,那可就是实打实的污点艺人!看她们以后还怎么猖狂!” 面对这汹涌澎湃、几乎一边倒的网上舆论,《女医明妃传》的制片方和播出平台自然是心知肚明背后的推手。 他们选择的危机公关方法很传统,也很简单:装死!冷处理! 别看这个方法老旧,但在很多时候确实管用。 互联网的记忆是短暂的,每日海量的信息更新会迅速冲刷掉热点。 只要在未来一周内,没有新的、更实的黑料被爆出,外界对《女医明妃传》的骂声热度自然会逐渐降低。 然而, 《女医》的剧方却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话题或许会冷却,但剧集每周都在照常播出啊! 恰恰在这个风口浪尖上,播出的剧情进入了允贤和朱祁镇流落瓦剌、相互扶持的阶段, 大肆渲染女主的坚韧魅力与两人之间若有似无的情愫, 为后续“两帝争一妇”的狗血高潮埋下伏笔。这无异于火上浇油! 那些“纯路人”和批评者们骂得更欢了:“看看!还在魔改!还在胡编乱造!”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