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长这么大就没见过这种场面…… 众人的神经倒也不像刚才那样紧绷着,坐了一半,站起来一半,轮流恢复体力。 大约厮杀了半个多钟头,胜负渐渐分出,黑衣人彻底落败,丢下一堆尸体逃窜而去,只留下损失大半的狼群在原地,留下令人毛骨悚然的咀嚼声。 狼王再度一声低沉的呜咽,狼群拖着黑衣人与马匹的尸体,消失在了众人的视线之中。 李清冲着惊愕的李世民与尉迟恭挤挤眼睛,深藏功与名。 “去睡觉吧,他们已经撤退了。”李清如是给大家下着定心丸。 李清这句话一出,李世民与尉迟恭对视一眼,尽皆去帐篷内睡觉去了。 第二天,众人起了个大早,继续向前赶路。 即将胜利到达龟兹,可不敢有任何的松懈。 “今儿这太阳可是够大的。”王二憨将头盔摘下,倒掉里面的汗水。 “谁说不是?”李清伸着袖子胡乱地擦脸,要说冷倒是能穿衣服,可热…… 这草原上虫子这么多,他可不敢乱脱。让蚊子咬上几口倒是小事,问题是这块蚊子结群出没啊。 “队正,你看!”王二憨前面的老卒指着前方大声说道。 李清手搭凉棚,抬头看去,是一伙儿牧民。 不敢有任何的大意,杨德下令做好准备迎接战斗。 结果牧民们走到近前,便不再前进。 “你们的,是唐军安西的吗?” 这口音听起来充满了羊肉串的味道。 “是回鹘人。”王二憨似是自言自语。 “这些牛羊,多多的挑选,劳军的呢。”回鹘牧民伸手指着面前的牛羊群,操着一口不熟练的中原官话。 “感谢美意,只是我等不能收。”杨德大声说道,并将长枪戳在地上,叉手冲着牧民们一礼。 为首的那个牧民立刻说道:“哎,这些多多的牛羊,是给唐军安西的;大唐,回鹘,是舅甥!安西,是大唐之子,所以安西,回鹘,是兄弟!” 知道杨德不会要,所以牧民也没多说,赶着将近一半大概有近百头的牛羊来到唐军面前,学着杨德做半生不熟的叉手礼。 “兄弟之间,理应多多的帮助。”牧民以手抚膺:“吐蕃狗多多的杀,我们牛羊多多的送。” 说罢,牧民拨转马头,伸手潇洒地挥挥,冲着远方而去。 李清他们刚刚遇到这伙唐军时,他们只有七八辆马车。现在李清往后一看,马车有将近二十辆,上面不是粮草就是军备。现在又添了近百头牛羊,已然汇聚成一支庞大的队伍。 据杨德说,就算之前那些马车中的给养,也只有两车是真钱买的,还是他们强行留下了一笔钱;剩下的,基本上都是一路之上商人或是乡亲们筹措出来,白送给他们的。 民心可用,只是朝廷无能。 “那回鹘牧民,为何要送给唐军牛羊?”尉迟恭不解地问道。 boss有问题他就帮忙问,这是我敬德公的处世哲学。 “不止我唐人,就连回鹘牧民也不堪吐蕃骚扰,”杨德翻身上马,拎着长枪熟练地驱赶着牛羊:“我安西军又是和吐蕃作战的主力,在他们看来,我们与回鹘自己人也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原来如此。”尉迟恭点点头,认可了这个说法。 临近中午,队伍忽然骚动起来。 “快到了!”王二憨精神一振,他再次摘下头盔,倒出里面的汗水后,便不再戴上。 李世民和尉迟恭对视一眼,心中尽皆充满期待。 安西都护府在他们看来,经历太过传奇。孤军在西域驻守二十多年(他们以为是从建中元年开始),还能让吐蕃人忌惮,让回鹘人爱戴,真是恨不得能插翅飞过去,和他们相见。 很快,一道略显破败的城池出现在地平线上,这座城池看起来似乎已经很久没有得到妥善的修缮了,远远望去便能看出它的萧索与破败。接近之后才得以窥见城墙上那累战之余的斑斑痕迹,城门楼两侧猩红色的旗帜迎风飘展,上面绣着大大的“唐”字。 在城门之上,写着两个大大的汉字。 龟兹。 杨德立刻催马上前,通秉身份。 片刻之后,城门立刻打开,杨德向身后招着手,让大家都进来。 跟随着进城的部队,李清也在左右观察。城墙虽然破败不堪,但城内却依旧洁净,似乎丝毫没有被战争所影响。 经过城门,敏锐的李清发现,士卒们手中的枪头,几乎已经快被磨没了。有的甚至已经彻底磨掉,只拿着一根削尖了杆子的枪杆充作长枪。 他伸出胳膊肘碰碰李世民,对方也同样发现了这个问题。 同样的还有几位士卒手中持着的陌刀,阳光一晃,虽是依旧寒光耀眼,却难掩上面斑驳的豁口。 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他们的精气神,士卒们站立依旧如松柏般挺拔笔直,多年的战争早已把他们的意志捶打得如钢铁一般坚硬。 “此等精悍兵卒,可称铁军,难怪安西都护府可以坚守数十载。”李世民不禁对李清感叹道。 在得知李清一行人的帮助之后,三人立刻被请进了郭昕的安西都护府。 都护府内。 “老夫郭昕,代安西都护府上下三千二百一十八人,谢过三位义士相助!” 武威郡王郭昕丝毫没有身为郡王的架子,他面朝李世民三人,恭恭敬敬地叉手行礼。 “郡王无需多礼。”李世民立刻搀扶着郭昕。 见到郭昕之前,他脑海中有过对他无数次的形象勾勒,却万万没想到,面前的郭昕竟然是垂垂老矣的白首将军。 “不知郡王和郭汾阳是……”老李出言问道。 好歹也是在李清那里听闻过郭子仪大名的,对于这等赤胆忠心的忠臣,老李恨不得把他的名字记在袍子里。 “郭汾阳乃是老夫伯父。”郭昕正色回答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