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纪长卿俊脸一红。 心道难怪陛下爱听好话,好话它确实好听。 尤其是从某些人口中说出来的好话。 回沧海轩后,他奋笔直书,写起了第二封要求废后的折子。 皇帝如何头疼暂且按下不表,且说几日后冯清岁用过早膳,在慈安堂和戚氏闲聊时,户部尚书夫人崔氏突然登门拜访。 戚氏只当她是来贺自己被封诰的,便请了人进院。 崔氏确实送了礼给她,但道完贺后,却问冯清岁: “家母近日反复起疹,问医无效,听说纪大夫人医术超群,不知是否愿意随我去国公府为母亲诊治?” 冯清岁微微挑眉。 “夫人从何处听说我医术超群?” 崔氏回道:“先前便有耳闻,只是不曾来往,不好相请,昨日我去国公府看完母亲回府,和长嫂聊起母亲的不适,长嫂提起你治好瑄公子一事,建议我来请你,我才厚着脸皮登门。” “不知你是否方便……” 冯清岁点头:“我眼下有点事,须得下午才有空,夫人若是等得及,下午再来接我过去。” 崔氏面露喜色:“好,我下午来接你。” 她坐了一会便走了。 戚氏笑道:“我怎不知你眼下有事?” 冯清岁眨了眨眼:“自然有事,我一不认识这位夫人,二没和庆国公府打过交道,贸然上门还不知要惹下什么祸事,须得向您打听清楚才行。” 戚氏夸道:“去这些人家府里确实要小心一些。” 随后便大致说了下崔氏的事迹。 “她是庆国公老夫人的嫡次女,千娇万宠长大的,准备议亲之时,去白云寺参加佛诞节,被人挤下放生池,差点溺水身亡。” “一个太常寺典簿将她救起,众目睽睽之下,两人有了肌肤之亲,庆国公府只好将她嫁给那个典簿。” “那典簿便是如今的户部尚书谭青舟。” “两人婚后多年不育,谭青舟的寡嫂有两个儿子,便过继了一个,让她养在膝下,如今这孩子应该也及冠了,尚未婚配。” 冯清岁挑眉:“谭尚书是寒门出身吧?” 戚氏点头:“他是离州人,据说自幼家贫,靠族人周济才考上进士,因二甲名次不高,又没有家世背景,所以被分到了太常寺这种冷衙门。” 第(3/3)页